[发明专利]提高甘蔗组培苗假植成活率的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0910042011.5 | 申请日: | 2009-08-2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420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10 | 
| 发明(设计)人: | 敖俊华;李奇伟;江永;黄振瑞;邓海华;陈月桂;卢颖林;黄莹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甘蔗糖业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A01H4/00 | 分类号: | A01H4/00;C05G1/00 |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红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唐 弟 | 
| 地址: | 510316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提高 甘蔗 组培苗 假植 成活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营养栽培技术领域,更具体涉及到提高甘蔗组培苗假植成活率的方 法。
背景技术
甘蔗是我国重要的糖料作物,在我国亚热带地区广为种植,对促进产区经济发 展和社会稳定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由于甘蔗是无性繁殖作物,生产上一直采 用茎芽繁殖,用种量大,繁殖系数低,严重影响到优良甘蔗品种的推广应用,这就 使得甘蔗品种推广速度慢,良种更新速度滞后;同时甘蔗品种连续种植多年后,易 遭受病害侵害,其中甘蔗宿根矮化病、花叶病等病源物的反复侵染,造成甘蔗的产 量和品质下降,严重危胁甘蔗种植产业。
甘蔗组织培养是一种高效的繁殖技术,也是获得甘蔗无毒种苗的有效途径,甘蔗组 培苗产业要求高,繁殖速度和对市场需求品种反应快,苗脱毒优质,苗生产不受地 区、自然条件的影响,在甘蔗产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组织培养技术培育脱毒 种苗和加速良种繁殖,已在巴西、美国、澳大利亚等甘蔗产业大国中普遍应用,脱 毒组培苗的使用使甘蔗增产高达到20%-40%,个别地方甚至达60%,蔗糖分提高 0.5%(绝对值)以上,经济效益显著。在我国,利用组织培养培育甘蔗种苗技术起步 较晚,组培苗应用率尚低,产业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多年来,我国各蔗区的研 究机构一直在进行组培苗产业技术体系的优化,从商品化生产的角度,在外植体消 毒,培养基成分,培养环境、组培苗病原菌的检测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 一系列进展,但组培苗假植成活率低,是影响甘蔗组培苗大规模生产应用的一个″ 瓶颈″问题。常规的假植方法受环境条件影响大,成活率较低,生长速度较慢,严 重影响到组培种苗的推广普及。因些,迫切需要技术方法上的改进革新,以提高甘 蔗组培苗的成活率,促进甘蔗组培苗产业休系的发展进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提高甘蔗组培苗假植成活率的假植方法,该方法能有 效提高组培苗的假植成活率,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养分调控方便准确,生长速 度快等特点,适合于规模化,专业化生产。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提高甘蔗组培苗假植成活率的方法,用于对甘蔗生根组培苗进行处理,其 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驯化炼苗及处理:在假植前一天,将已经生根的甘蔗组培苗进行驯化炼苗 20~30小时并去除枯叶黄叶,剪去叶尖,用自来水清洗干净。
(2)驯化苗假植:将步骤(1)的甘蔗组培苗种植于具有流动营养液的假植槽中, 控制温度在20~35℃之间。
(3)假植苗日常管理:甘蔗组培苗假植后,要每天补充水分,并根据假植槽中营 养液的电导率变化情况补充营养液;待甘蔗组培苗假植20天后,甘蔗健康 种苗根系发达,植株健壮,可以进行田间定植。
(4)田间定植:将步骤(3)的甘蔗组培苗及时定植到田间。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通过研究筛选出适合甘蔗组培苗生长的养分配方,结合设计的连续流动 营养液膜假植装置,能够方便的通过调控营养液的养分来达到调控蔗苗生长的目 的,具有甘蔗组培苗假植成活率高,蔗苗生长速度快等优点,本发明设备简易,成 本较低,效率高,适合规模化、专业化生产,对促进甘蔗组培苗产业体系的发展具 有重大意义。
说明书附图
图1为本发明中使用的假植槽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提高甘蔗组培苗假植成活率的方法,用于对甘蔗生根组培苗进行处理,其 包括如下步骤:
1.驯化炼苗及处理:在假植前一天,将已经生根的甘蔗组培苗放置到阴凉通风的 环境中进行驯化炼苗24小时左右,后去除枯叶黄叶,剪去叶尖,用自来水清洗 干净。
2.驯化苗假植:将步骤1的甘蔗组培苗按株行距3×5cm种植于具有流动营养液 的假植槽中,控制温度在20~30℃之间,湿度在60~80%之间,甘蔗组培苗假 植前期,宜采用低浓度营养液,直至假植苗成活,假植苗成活后,营养液养分 浓度根据生长状况逐渐加大。一般情况下,假植第1~6天,采用0.25倍营养 液,假植第6~12天,采用0.5倍营养液,假植12天后采用1倍营养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甘蔗糖业研究所,未经广州甘蔗糖业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4201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冷冻用涡旋式制冷压缩机
- 下一篇:内燃机式新型活塞空压机气缸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