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细菌内毒素或热原检测的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0910037831.5 | 申请日: | 2009-03-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32998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15 |
| 发明(设计)人: | 张晓元;郭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1N33/53 | 分类号: | G01N33/53;G01N33/579 |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李卫东 |
| 地址: | 5106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细菌 内毒素 检测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细菌内毒素或热原检测;特别是涉及一种应用超滤处理的细菌内毒素或热原检测的方法。
背景技术
细菌内毒素系存在与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外膜中的脂多糖成分,在理化特性上属于兼具亲水性与疏水性的两性分子,携带正电与负电荷。内毒素是一类具有高度活性的分子,对机体具有广泛的生物学作用。内毒素对机体可引发一系列的毒害作用:是热原反应的主要诱因,一纳克的内毒素足以引起健康成人产生发热反应;白细胞数目改变(开始为白细胞减少,数小时后为白细胞增多);皮肤炎症;休克和其它等。注射用的药物制剂(包括各种注射液、冻干粉针、注射用水等)、医疗器械(临床诊断产品、各种洗液、检验用试剂)、生化试剂等对细菌内毒素含量均有严格的限量规定。按照现有的中国药典、行业标准、其它技术标准中,对于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描述了操作的要求和注意事项,提出了通过稀释来控制对内毒素检查的干扰,但没有对待测样品进行细菌内毒素的分离制备、同时又去除影响内毒素检测的干扰成分等方法,因此,有些药物制剂,如清开灵注射液、其它天然药物(包括中药)注射制剂中,难以实施细菌内毒素的检查,没有细菌内毒素的检测指标。对于清开灵注射液,它本身具有清热解毒,化痰通络,醒神开窍的功效,是中医里用于高烧和上呼吸道感染的一线用药,但它在使用中常常发生过敏性休克、皮炎、高热等不良反应,这些都与清开灵注射液的细菌内毒素的质量控制密切相关。现行的中国药典中,对中药和其它药物注射剂,通过以家兔为供试动物的热原检查法,判断供试品中所含热原的限度是否符合规定,但当这些药物本身具有退热降温的功效时,所测定的结果往往不可靠,易出现假阴性的结果,如清开灵注射液在生产中就经常发生这种情形,导致成品制剂中的细菌内毒素和热原超过药典规定而未能检查出来,致使不合格品进入药品流通市场。
中国发明专利申请(申请号200510045847.2)“一种定量测定样品中内毒素浓度的判断方法”公开了一种定量测定样品中内毒素浓度的判断方法:将内毒素标准品和待测样品做系列稀释;将上述经过系列稀释的内毒素标准品和待测样品分别与鲎试剂反应,在内毒素测定仪上测得浊度值;该发明提出了定量测定样品中内毒素浓度的判断方法,定量给出了通过标准曲线来计算样品中内毒素浓度的试验误差,也可以与内毒素测定仪、动态比浊定量法配合使用,判断定量测定样品内毒素浓度的试验误差,从而提高了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3783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