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印刷设备用的压印转移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0910037225.3 | 申请日: | 2009-0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80890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15 |
发明(设计)人: | 李钟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钟荣 |
主分类号: | B41M3/12 | 分类号: | B41M3/12;B41F16/00 |
代理公司: | 汕头新星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林希南 |
地址: | 515041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印刷 备用 压印 转移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印刷设备的压印工艺,具体是一种应用在能将激光图案膜上的激光图案图纹压印到印材上的印刷压印、或者能平版冷烫转移金属箔到印材上的印刷压印之类的压印工艺。
背景技术
将激光图案制作在印材上,作为一种直观的消费者容易辨认的防伪图案,也作为一种新型的装饰花纹,这在包装、印刷行业已有了长期而广泛的应用。近年出现的利用镭射膜在紫外线固化光油上压合成型、然后固化定型、再剥离镭射膜的激光图案压印转移工艺,有如本申请人开发并在先申请的中国专利第200420071245.5号的激光图案压印转移生产线,既能使印品具有自然降解的特性,又有效降低生产成本,从而替代了以前复合镭射膜和烫印镭射真空镀铝箔等工艺。
将金属箔冷烫转印到印材上,是一种打破传统热烫转印金属箔的新技术印刷工艺,它不仅解决了许多印刷行业过去难以解决的工艺问题,而且更重要的是节约了能源,并避免了制作金属印版过程中对环境产生的污染。近年出现的把附着有电化金属箔的薄膜压合在紫外线固化胶粘剂上、然后固化定型、再剥离薄膜的金属箔冷烫压印转移工艺,有如本申请人开发并在先申请的中国专利第200620063966.6号的单张承印物平印冷烫设备,是较为理想的技术方案。
本申请人还在上述激光图案压印转移设备和金属箔冷烫压印转移设备的基础上,将这二种完成不同印刷作业、但工作流程接近大部分机构类同的工艺及设备有机糅合为一体,开发出一机多用工艺及设备,在先申请的中国专利分别列第200720047388.6号、第200720052854.X号、第200720061610.号、第200720055370.0号、第20081002633.4号等。
上述开发的技术中,不论是激光图案压印转移、金属箔冷烫压印转移,还是一机多用技术,压印转移工艺都是一个最为关键而且必须的技术环节。压印工艺一般是:在一个连续运行的压印转移系统里,印材经过印刷机构印刷上紫外线固化光油或紫外线固化胶粘剂后,一个压合膜收放机构将压合膜施放到印材有紫外线固化光油或紫外线固化胶粘剂的一面上,然后一个由下压合滚筒和上压合滚筒构成的压合机构将压合膜和印材压合在一起,一个设置在压合机构施压部位后面的紫外线照射器,将紫外线照射到压合在一起的压合膜和印材上,使紫外线固化光油或紫外线固化胶粘剂固化,然后压合膜在压合膜收放机构上的一个靠近下压合滚筒的导向辊处剥离印材,剥离压合膜后的印材便为压印转移产品。但是所述压合膜剥离印材时剥离效果是否理想,跟剥离的导向辊与下压合滚筒之间的间隙大小直接相关,间隙过小会造成剥离的顺畅性差,间隙过大压合膜下的印材会抖动从而影响剥离质量,这个间隙难以掌握将影响到压印转移工艺的实际应用。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本申请人开发的激光图案压印转移技术、金属箔冷烫压印转移技术以及一机多用等技术所存在的剥离的导向辊与下压合滚筒之间的间隙难以掌握,影响到压印转移工艺的实际应用的缺陷,本申请人经过反复试验终于克服了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这样一种改进的印刷设备用的压印转移工艺。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第一技术方案是:一种印刷设备用的压印转移工艺,是在一个连续运行的压印转移系统里,印材经过印刷机构印刷上紫外线固化光油或紫外线固化胶粘剂后,由一个压合膜收放机构将压合膜施放到印材有紫外线固化光油或紫外线固化胶粘剂的一面上,然后通过一个由下压合滚筒和上压合滚筒构成的压合机构将压合膜和印材压合在一起,再由一个设置在压合机构施压部位后面的紫外线照射器,将紫外线照射到压合在一起的压合膜和印材上,使紫外线固化光油或紫外线固化胶粘剂固化,然后压合膜在压合膜收放机构上的一个靠近下压合滚筒的导向辊处剥离印材,剥离压合膜后的印材便为压印转移产品,其特征是:所述靠近下压合滚筒的导向辊与下压合滚筒之间的间隙为:比印材厚度加压合膜厚度大0.1~3毫米,所述间隙是由一个作用于所述导向辊的间隙调节机构来控制而达到。
上述第一技术方案的压合膜可以是用来进行激光图案压印转移的镭射纹薄膜,也可以是用来进行金属箔冷烫压印转移的附着有电化金属箔的薄膜,还可以是用来进行压光的光面薄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钟荣,未经李钟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3722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钢琴线-光电微分仪
- 下一篇:光标签编解码方法及编解码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