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车发动机节能控制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37058.2 | 申请日: | 2009-0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80916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15 |
发明(设计)人: | 莫嘉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莫嘉林 |
主分类号: | B60K15/00 | 分类号: | B60K15/00;B60W10/06;B60W10/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010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发动机 节能 控制系统 | ||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涉及一种可令汽车发动机燃料供给系统能跟据驾驶者对动力的需求,自动切断或接通燃料对发动机供给的汽车发动机节能控制系统。在汽车行驶时,该系统既可跟据驾驶者踩油门或踩离合器的动作自动控制向发动机供给燃料;又可跟据驾驶者不踩油门和不踩离合器的动作自动控制停止向发动机供给燃料;使汽车在行驶过程中,跟据驾驶者每一次不需要动力的时候,都适时自动停止向发动机供给燃料;当驾驶者每一次需要动力的时候,都适时自动向发动机供给燃料;从而达到减少车辆行车时的燃料消耗量。
二.技术背景:
现在由内燃机驱动的汽车在整个行车过程中,发动机一经启动,只要在正常的操作环境里,那么不管驾驶者是否踩油门,发动机都一直不停地运转;只要驾驶者没有作出关闭发动机的操作,那么发动机都是一直不停地运转,直至耗尽燃料。因此,在行车过程中,有部份的燃料消耗并不是用于驱动汽车的。
三.发明内容:
现在由内燃机驱动的汽车,发动机一经启动,只要在正常的操作环境里,那么不管车辆是否在行驶,发动机都是一直在不停地运转。由此产生下列问题:
1.在溜车时,不论是否挂档,发动机都在怠速或强制怠速状态下运转的,所消耗的燃料都不是用于驱动汽车的。
2.在制动时,不论是否挂档发动机也都是处于怠速或强制怠速状态下运转,所消耗的燃料都不是用于驱动汽车的。
3.在停车时,只要驾驶者没有作出关停发动机的动作,发动机是处于怠速状态下运转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使汽车在溜车时,制动时,停车时,发动机不再无谓地消耗燃料,实现汽车在运行时发动机无怠速的工作模式,以减少汽车使用时的燃料消耗量,和减少废气排放量;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在汽车发动机燃油供油电磁阀的电源电路中加入一个,由供油电磁阀电源开关电路,油门踏板传感电路,离合器踏板传感电路组成的汽车发动机节能自动控制系统。该系统可根据驾驶者对动力需求的意愿,自动切断或接通发动机的燃料供给,从而自动根据驾驶者对动力需求来决定是否向发动机供给燃料。
供油电磁阀电源开关电路是由一个起开关作用的三极管,一个起放大信号作用的三极管和一个手动开关组成。起开关作用的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电源,其发射极接供油电磁阀的电源接线端,基极与起放大信号作用的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起放大信号作用的三极管的集电极接电源,其基极同时连接油门踏板传感电路和离合器踏板传感电路;在起开关作用的三极管的集电极和发射极之间再并联一个手动开关。
油门踏板传感器电路由一个二极管,一个电阻,一个油门踏板感应开关组成。油门踏板感应开关是动断开关,不踩油门踏板时开关处于导通状态;二极管的负极与供油电磁阀电源开关电路连接,正极和油门踏板感应开关一接线端以及电阻一接线端连接;油门感应开关另一接线端接搭铁;电阻另一接线端连接点火开关的IG接线端。
离合器踏板传感电路由一个二极管,一个电阻,一个离合器踏板感应开关组成。离合器踏板感应开关是动断开关,不踩离合器踏板时开关处于导通状态;二极管的负极与供油电磁阀电源开关电路连接,正极和离合器踏板感应开关一接线端以及电阻一接线端连接;离合器踏板感应开关另一接线端接搭铁;电阻另一接线端连接点火开关的IG接线端。
本发明的优点有:
1.当手动开关处于开路状态。
(1)启动汽车发动机后,汽车处于停止状态时:只要驾驶者不踩油门踏板和不踩离合器踏板,流经油门踏板传感电路的电流,从点火开关的IG接线端经油门踏板传感器电路的电阻和油门踏板感应开关搭铁;流经离合器踏板传感电路的电流,从点火开关的IG接线端经离合器踏板传感电路的电阻和离合器板感应开关搭铁;致使供油电磁阀电源开关电路中的三极管基极没有触发电压,集电极和发射极处于截止状态,致使发动机燃油供油电磁阀处于断电的截止供油状态,此时发动机因断油而停止运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莫嘉林,未经莫嘉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3705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