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加速视频解码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10031328.9 | 申请日: | 2009-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05258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16 |
发明(设计)人: | 戴麟;时龙兴;杨军;刘新宁;谈力立;罗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N7/26 | 分类号: | H04N7/26;H04N7/50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奚幼坚 |
地址: | 21009***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加速 视频 解码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MPEG4视频文件的实时解码,尤其是一种加速视频解码的方法,它能够在低频率低功耗的情况下至少完成MPEG4CIF(352x288)视频文件的实时解码,属于嵌入式微处理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用于MPEG4视频解码的方案主要有:纯软件解码、纯硬件解码以及软硬协同解码方案三种。纯软件解码方案的主要优点是灵活,易于开发和调整更新,容易添加新功能,修改方便,开发周期短,风险较小;主要缺点是解码效率低,功耗大,占用大量处理器资源。纯硬件方案的优点是集成度高,工作频率低,功耗小,可靠性高,运算速度快;其缺点在于前期投入大,开发难度大,开发周期长,灵活性差。软硬协同解码需要软硬件很好的衔接才能提高视频解码器的效率,往往由于软硬件的结合模块不能快速、方便的传递数据而使得解码器的效率得不到提高,甚至比纯软件解码的效率更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通过仔细分析MPEG4视频解码的原理和流程,对解码过程进行合理划分,采用CPU配合硬件加速器的形式,将MPEG4解码中大部分运算比较集中、耗费CPU资源比较多、有通用性的部分用硬件加速器方式实现,其余控制复杂的部分用软件实现。可以较好的兼顾解码速度、功耗、灵活性、成本以及开发周期的要求,同时在低频率低功耗的情况下完成较大分辨率视频的实时处理。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加速视频解码的方法,系采用软、硬件协同解码的方式,其特征在于:对MPEG4解码流程进行分析,将MPEG4解码中运算比较集中、耗费CPU资源比较多、有通用性的部分,包括反离散余弦变换(IDCT)、可变长解码(VLC)、帧间块的反扫描、反量化和运动补偿改由用硬件模块完成并与设置的控制逻辑模块、下属模块(slave)、主模块(master)以及两块存储空间,其中一块用于反离散余弦变换的X存储空间,另一块用于运动补偿的Y存储空间;以上硬件模块共同构成硬件加速器,其中,控制逻辑模块控制各个模块的运行;下属模块(slave)负责接收总线数据,配置寄存器;主模块(master)负责调配数据;硬件加速器在低频率的嵌入式处理器上至少完成352x288分辨率视频文件的实时解码。
硬件加速器中,反离散余弦变换模块(IDCT)包含2个乘法器,3个加法器和11个32位寄存器和一个控制状态机。IDCT硬件设计对chen-wang算法进行了改进,不仅考虑了乘法、加法的个数,还考虑了乘法和加法的位数,以及数据间关系,把二维的反离散余弦变换计算变成两个一维的反离散余弦变换运算,并且把IDCT计算的输入情况分成3类:只有直流系数不为零、直流系数和之后连续的3个变量都不为零,以及其余剩下的所有情况,因为实际情况下IDCT的输入数据是第一种情况和第二种情况占很大的比例,大约占70%。反离散余弦变换模块每个周期的工作由一个状态机控制,状态机根据当前所处的周期分别完成:向X存储空间发出正确的读写控制,接收X存储空间读出的数据,或向X存储空间写入反离散余弦变换的计算结果;给每个乘法器和加法器分配输入,这些输入可能是X存储空间中读出的数据,也可能是反离散余弦变换运算单元中寄存器的数据;将合适的乘法结果或加法结果放入内部寄存器中。
硬件加速器中,可变长解码模块(VLC)包括一个FIFO缓冲器、一个码流的译码器和一个记录解码数目的计数器;FIFO缓冲器实时从总线接受码流,同时向码流译码器传输需要解码的码字;码流译码器根据码表的对应关系给出RUN、LEVEL、LAST;解码数目计数器记录当前块的信息,当解完一个宏块后产生reset信号,清空FIFO缓冲器,准备接收下一个宏块的数据。可变长解码的解码以事件为单元,将要解码的是第一个事件,从开始指定的比特位开始解码,有数据写入FIFO缓冲器后,码流译码器每个周期解码一个事件,并将当前事件的比特数送入码流数据池中,当码流数据池的值大于32时,FIFO读入新的数据;解码计数器计数当前宏块中的的4个亮度块和2个色度块,计数到6时发出复位FIFO信号,并等待下一个宏块的数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3132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生成深度图的方法和装置
- 下一篇:信号屏蔽方法、设备和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