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5-溴-2-甲基吡啶的合成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29228.2 | 申请日: | 2009-04-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14184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8-26 |
发明(设计)人: | 郭成;唐拾贵;刘柏年;李浩源;张国华;唐建国;周义鑫;毕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D213/61 | 分类号: | C07D213/61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肖明芳 |
地址: | 210009***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甲基 吡啶 合成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化学合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5-溴-2-甲基吡啶的合成方法。
背景技术
吡啶及其衍生物广泛地分布于自然界。许多植物成分如生物碱等的结构中都含有吡啶环化合物。它们的用途非常广泛,可用于生产高附加值的精细化工产品,在制药工业、农药工业以及化学工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们是生产许多重要化合物的基础,是医药、农药、燃料、表面活性剂、橡胶助剂、饲料添加剂、食品添加剂、粘合剂、合成材料等生产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原料。5-溴-2-甲基吡啶是一种重要的制药中间体,在心脑血管药物和呼吸道药物的生产中具有广阔的前景,市场潜力巨大。目前其主要采用的合成方法为直接溴代法,由于涉及到取代基的定位效应,在反应时会有3位的异构体生成,其比例为45∶55,其沸点仅相差1.5℃,难以通过精馏等传统方法进行分离提纯,一般文献的报道对其提纯多以柱层析法分离得到纯品,此法即浪费时间,增加成本,而且不适宜大规模工业化生产[1~4]。
参考文献:
[1]Li,Yuexian;Plesescu,Mihaela;Prakash,Shimoga R.Synthesis of C-14 and C-13,H-2-labeled IKK inhibitor:[14C] and [13C4,D3]N-(6-chloro-7-methoxy-9H-pyrido[3,4-b]indol-8-yl)-2-methyl-3-pyridinecarboxamide..Journal of Labelled Compounds andRadioph-armaceuticals(2006),49(9),789-799.
[2]Jagusch,Carsten;Negri,Matthias;Hille,Ulrike E.;Hu,Qingzhong;Bartels,Marc;Jahn-Hoffmann,Kerstin;Pinto-Bazurco Mendieta,Mariano A.E.;Rodenwaldt,Barbara;Mueller-Vieira,Ursula;Schmidt,Dirk;Lauterbach,Thomas;Recanatini,Maurizio;Cavalli,Andrea;Hartmann,Rolf W.Synthesis,biological evaluation and molecular modellingstudies of methyleneimidazole substituted biaryls as inhibitors of human17-hydroxylase-17,20-lyase(CYP 17).Heterocyclic modifications of the core structure.,Germany.Bioorganic & Medicinal Chemistry(2008),16(4),1992-2010.
[3]Guthikonda,Ravindra Nath;Cama,L.D.;Quesada,M.;Woods,M.F.;Salzmann,T.N.;Christensen,B.G.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s in the 2-arylcarbapenem series.Synthesisof 1-methyl-2-arylcarbapenems.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1987),30(5),871-80.
[4]杜振霞,刘操,5-溴-2-甲基-吡啶和3-溴-2-甲基-吡啶的分离和制备,北京化工大学学报20023(3):79-81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的5-溴-2-甲基吡啶的合成方法,以避免其3位的异构体生成,减少分离负荷。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5-溴-2-甲基-吡啶的合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利用6-甲基-3-吡啶甲酸为原料,在酸的存在下,与乙醇在30~80℃下反应生成6-甲基-3-吡啶甲酸乙酯;
(2)将6-甲基-3-吡啶甲酸乙酯加入氨水中,在-5~60℃下反应4~10小时,得到6-甲基-3-吡啶甲酰胺;
(3)将6-甲基-3-吡啶甲酰胺在含有卤素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温度为20~100℃下反应1~6小时,得到6-甲基-3-氨基吡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工业大学,未经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2922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