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高石灰石/石膏烟气脱硫工艺脱硝效率的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0910029122.2 | 申请日: | 2009-01-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80575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15 |
| 发明(设计)人: | 杨柳;乔慧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师范大学 |
| 主分类号: | B01D53/78 | 分类号: | B01D53/78;B01D53/60 |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程化铭 |
| 地址: | 210046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高 石灰石 石膏 烟气 脱硫 工艺 效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火电厂烟气脱硫、脱硝工艺,具体说是一种提高石灰石/石膏烟气脱硫工艺脱硝效率的方法。
背景技术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中国已建或新建的火电厂脱硫工程中石灰石/石膏烟气脱硫工艺所占的比例达到85%以上,其不但可以达到95%以上的脱硫效率,而且还有一定的脱硝能力,脱硝率大约为5%,脱硝的基本原理如下:
2NO2+H2O→HNO3+HNO2
2HNO3+CaCO3→Ca(NO3)2+H2O+CO2↑
2HNO2+CaCO3→Ca(NO2)2+H2O+CO2↑
从上式中可以看出石灰石脱除的仅是溶于水的NO2,而燃煤烟气中NO2只占NOX总量的5~10%,因此在石灰石/石膏烟气脱硫工艺中,脱硝率只有5%左右。
目前,火电厂主要采用低氮燃烧技术来控制NOX的排放,其排放浓度在600~800mg/m3左右,石灰石/石膏烟气脱硫工艺的脱硝率只能在5%左右,不符合GB13223-2003《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中对氮氧化物最高排放浓度的限值的要求。为满足排放要求,火电厂一般会另行建设烟气脱硝系统,但这需要较大的投资。因此对于火电厂来说,这是一个沉重的负担。
随着火电厂排放标准的日益提高,大部分老电厂面临着氮氧化物的排放压力,因此开发与其原来的低氮燃烧装置联合使用的湿法脱硝技术具有非常广阔的工业应用前景,但是至今没有出现大规模推广和开发建设的工艺,究其原因是NOX氧化度低,而NO又难溶于水,从而给NOX的脱除增加了难度。目前我国电厂主要采用低氮燃烧技术来控制NOX的排放,其排放浓度在600~800mg/m3左右,若能再脱除30%的NOX则能达到400~550mg/m3的排放浓度,即可符合GB13223-2003《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中对氮氧化物最高排放浓度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提高石灰石/石膏烟气脱硫工艺脱硝效率的方法,通过提高烟气中NOX的氧化度来实现提高脱硝率的目的。
由于NO的溶解度很低,导致石灰石的脱硝效率较低,因此,只要提高烟气中NOX的氧化度就会显著地提高脱硝率。
本发明一种提高石灰石/石膏烟气脱硫工艺脱硝效率的方法,其工艺步骤是:
电厂烟气经低氮燃烧后,采用双氧水作为强氧化剂,以H2O2/NO=1.37(摩尔比)配比量对烟气喷洒30~35%质量百分比浓度的双氧水,使烟气中的NO氧化为NO2:
NO+H2O2→NO2+H2O
再按照现有石灰石/石膏烟气脱硫工艺利用石灰石对烟气同时脱硫脱硝。
本发明方法,烟气中的NO氧化为NO2,NOX的氧化度可提高到60%左右,再利用石灰石同时脱硫脱硝,不但不影响原有系统的脱硫效率,还能达到30%的脱硝率。本发明方法与老电厂原有的低氮燃烧装置联合使用,可使NOX排放浓度达到《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23-2003)中对氮氧化物最高排放浓度的限值的要求,具有对原有系统改动量较小、工艺简单、占地面积小、相对投资少等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方法工业工艺流程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1进一步叙述本发明方法的实施方案:
电厂的烟气在经过低氮燃烧装置后,在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系统中的吸收塔(喷淋塔)入口烟道处喷入30~35%质量百分比浓度的双氧水(H2O2),双氧水喷洒量控制再H2O2/NO=1.37(摩尔比),双氧水作为强氧化剂,将烟气中的NO氧化成NO2,使NOX的氧化度提高到60%左右。烟气进入吸收塔,按照现有石灰石/石膏烟气脱硫工艺,利用石灰石同时对烟气脱硫脱硝,不但没有影响原有的脱硫系统,还可达到30%的脱硝率,使其达到400~550mg/m3的排放浓度,符合GB13223-2003《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中对氮氧化物最高排放浓度的限值的要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师范大学,未经南京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2912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聚醚酰亚胺中空纤维膜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表面冷凝液过滤器用的过滤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