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固体超强酸催化剂反应分离提取1,3-丙二醇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28455.3 | 申请日: | 2009-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97556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8-05 |
发明(设计)人: | 吴敏;倪进波;邵千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C31/20 | 分类号: | C07C31/20;C07C29/92;B01J27/053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叶连生 |
地址: | 21009***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固体 强酸 催化剂 反应 分离 提取 丙二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固体超强酸催化剂反应分离提纯1,3-丙二醇的方法,特别涉及将发酵絮凝液中1,3-丙二醇以固体超强酸为催化剂,催化醇醛缩合反应,改变化合物的亲水性,有效分离提纯1,3-丙二醇的方法,属于1,3-丙二醇的分离提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TT),是目前国际上合成纤维开发的热点,我国已将发展PTT列入“十一五”合纤结构调整规划,虽然早在1941年研究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时就已成功地在实验室合成PTT,但直至20世纪90年代PTT生产才进入工业化开发阶段,原因是制备PTT的主要原料1,3-丙二醇单体工业化较难,单体价格昂贵。
目前,1,3-丙二醇的工业生产方法主要有3种:环氧乙烷氢甲酰化法、丙烯醛水合法和微生物发酵法。微生物发酵法生产1,3-丙二醇以其原料易得、可利用再生资源、对环境友好展示了其美好的应用前景。
在微生物发酵法生产1,3-丙二醇中,发酵液中除目标产物1,3-丙二醇外,还含有菌体、代谢副产物等。对于醇-水体系的分离,通常是先絮凝过滤除去菌体,然后进行产物分离提取。主要的分离方法主要有:
1.蒸馏精馏法:将絮凝后的水相采用薄层蒸发器进行蒸馏,高沸点物质如发酵液中的营养盐类和1,3-丙二醇与水得到分离;最后,通过精馏与短程蒸馏得到1,3-丙二醇(Kretschmann J,Carduck F J,Deckwer W D.US 5254467;虎谷,信雄.J P2002155000A)。
多效蒸发和精馏结合的方法虽是提取发酵液中1,3-丙二醇一种经典的方法,这种方法得到的1,3-丙二醇纯度较高,但由于发酵液中1,3-丙二醇浓度较低,含水80%以上,需要处理的量大,带来能耗也很大,因此从经济学方面来说是不划算的。
2.液液萃取法:由于1,3-丙二醇的极性较强,其在普通疏水溶剂中的溶解度较小,用物理萃取法往往难以达到满意的结果。且络合萃取也不能达到很好的效果(向波涛等.清华大学学报[J],2001,41(12):53-55.)。
3.阳离子树脂交换法:此方法(Ahmad K H等.US20020133049;Hilaly,US6479716)尽管省去了耗能的蒸馏操作,可以有效的回收1,3-丙二醇,但要得到高收率的产品,需要消耗大量的溶剂,同时也引入了循环操作的动力消耗。循环操作极易产生树脂颗粒之间的磨损,增加装置的运行成本。
4.分子筛法:(Corbin D R,WO200125178-A;Shiguang Li,Membrane Science,2001(191):53-59.)分子筛法与树脂法相似,都存在单程产率低、耗时较长的缺点。另外,沸石的机械强度与热稳定性也较树脂差。
5.超滤-醇沉法:(修志龙,CN03133584.5;张代佳,过程工程报,2006,6(3):454-457)。这种方法可以使1,3-丙二醇回收率达到80%以上,但此方法在醇沉之前还是需要蒸去发酵液中大量的水分,这样也增加了分离过程的能耗。
由于1,3-丙二醇具有两个羟基,可与醛、酮类物质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可逆醇醛缩合 反应,将其羟基屏蔽,所得环状缩醛化合物的亲水性大大降低,分离有机相,并在催化剂的作用下通过水解再生手段可得到浓缩提纯的1,3-丙二醇。
在醇醛缩合反应和缩醛水解反应中所用的催化剂有对甲苯磺酸、硫酸、盐酸等强质子酸、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等。但强质子酸存在着易发生氧化、醇脱水、醚化等副反应,腐蚀设备,污染环境,不能重复使用等问题;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酸强度不够,催化效果不好,而且反应对树脂的耐磨性要求很高。因而我们采用固体超强酸作为醇醛缩合和水解的催化剂,固体超强酸作为一种绿色催化剂,具有价廉易得、易与水相反应体系分离、不腐蚀设备、所催化的化学反应条件温和、产率和选择性高等特点。广泛应用于烷基化、异构化、酯化、酰基化、聚合以及氧化等化学过程,将固体超强酸用于缩醛反应,催化缩醛缩合与水解,具有良好的催化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2845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