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蚕桑副产品蚕沙发酵废弃物在食用菌培养中的应用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25967.4 | 申请日: | 2009-03-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96485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8-05 |
发明(设计)人: | 宋敏;仲兆平;金保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G1/04 | 分类号: | A01G1/04;C05F7/00;C05G3/00;C12M1/107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陆志斌 |
地址: | 21009***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蚕桑 副产品 蚕沙 发酵 废弃物 食用菌 培养 中的 应用 | ||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食用菌培养技术领域,特别涉及蚕桑副产品蚕沙发酵废弃物在食用菌培养中的应用。
二、背景技术
蚕桑生产是原料茧的基础,也是农民致富的途径,地方重要的经济支柱。桑蚕茧副产品资源丰富,如废弃的桑枝条及蚕沙等。这些再利用价值较高的副产品常常被用作普通的柴火、灰肥、动物饲料等低效率的消耗散失掉,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同时,蚕沙含有多种病原体,蚕沙四处堆放,容易造成蚕病病原到处繁殖,污染水源和土壤,危害人畜健康。因此需尽快将这些副产品进行资源化利用,提高产品附加值和行业综合效益。
我国是食用菌生产大国,每年对各种农业产业有机物的使用已突破三千万吨,食用菌的年总产量已达到一千五百多万吨。传统的食用菌生产,造成环境、效益和资源的压力越来越大:一方面,食用菌培养基均一次使用后丢弃,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另一方面,大量菌渣使用后堆积,没有得到充分的处理和利用,浪费了大量资源又污染环境。因此,需要寻找一种食用菌生产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实现优质、高效、循环的食用菌产业模式。
近年来,不少菌农和单位对桑枝条培养食用菌和蚕沙的处理做了探索,也有研究者对菌渣和培养基的重新利用做了研究,但是还未见将蚕桑副产品用于食用菌领域的循环利用技术,以及从生态、整体和高效利用角度的重新利用系统研究。
三、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桑蚕副产品蚕沙发酵废弃物在食用菌培养领域的应用,一方面解决了桑蚕副产品蚕沙的资源化利用问题,另一方面实现了食用菌菌渣和培养基的循环利用。
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为:
蚕桑副产品蚕沙发酵废弃物在食用菌培养中的应用,方法为:将蚕桑副产品蚕沙进行堆沤预处理,预处理后的蚕沙中加入接种污泥,投加到沼气池中,往沼气池内加水,使沼气池内发酵液的体积占沼气池体积的80%~85%,加盖密封,高温厌氧发酵,产沼气,同时产生沼液和沼渣;取沼液,加入沼液体积3~4倍的洁净清水,配成沼液肥料,在首次培养的食用菌培养至菌盖形成时,用所述沼液肥料追肥;取沼渣,加入沼渣体积60%的洁净清水,配成沼渣肥料,在首次培养的食用菌培养至菌袋脱袋后得到的废弃菌渣中,加入上述沼渣肥料,装袋灭菌,再次接种食用菌菌种、进行食用菌的二次培养。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为更好地将蚕桑业的副产品进行资源化利用,上述方法中首次培养的食用菌可用蚕桑的另一种副产品桑枝条进行培养,培养方法为:将桑枝条粉碎成桑枝屑,以桑枝屑、豆饼粉、麸皮和石膏粉作为原料配料,四者的质量百分配比为:桑枝屑86%~88%、豆饼粉1.9%~.2.1%、麸皮9%~11%、石膏粉0.9%~1.1%,加入上述原料总质量55%~60%的水,混合均匀,装袋灭菌,接种食用菌菌种,培养。
作为本发明的可选方案,对培养物进行灭菌的方法为常压灭菌100℃、8~10小时,或者高压灭菌0.138兆帕、2小时。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将蚕沙进行堆沤预处理的较好方法是:在蚕沙中加入过磷酸钙和尿素,过磷酸钙和尿素的加入量分别为蚕沙质量的0~2%和0~0.5%,然后加入水使之充分拌合均匀后进行堆沤,堆沤7~8天。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种优选方案,取沼液配成沼液肥料和取沼渣配成沼渣肥料的时间最好在所述沼气池产沼气半年以上之后。
作为本发明的还一种优选方案,用沼液肥料追肥的较好方法是:将沼液肥料轻轻浇灌于菌床表面,保持床土平整,随后淋一遍清水,待沼液肥料下渗、菌表面的水份干后覆盖农膜保温保湿。
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2596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工业无线网络数据冗余发送方法
- 下一篇:万向办公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