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淡水芦苇非愈伤组织培养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10025664.2 | 申请日: | 2009-03-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91213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29 |
发明(设计)人: | 安树青;孙一香;清华;孙利芳;庄瑶;陆霞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H4/00 | 分类号: | A01H4/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胡锡瑜 |
地址: | 210097***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淡水 芦苇 非愈伤 组织培养 方法 | ||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植物组织培养技术领域。
二、背景技术
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自然种群多发生在浅水性湿地,常见于池沼、河流沿岸、滩涂、河溪边多水地区。芦苇作为经济作物,苇秆可用于造纸和人造丝、编制芦席、草垫;生长期的芦苇含大量的蛋白质和糖分,为优良饲料;芦苇的叶、花、茎、根、笋均可入药。同时,芦苇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保土固堤,消浪缓流,促淤防蚀等;近年来,芦苇耐污、去污,改善富营养化水质的能力备受重视,在湖滨带、河流坡岸与沼泽湿地恢复与重建中,芦苇成为了必选植物,被大面积种植。随着我国生态环境建设、水环境综合治理和湿地恢复工程的大量实施,芦苇的种苗与种源需求会愈来愈紧迫,而当前的技术将难以满足日益高涨的市场需要;因此,发明一种能够快速提供优质芦苇种苗的方法是必然的需要。
经中国专利网与相关论文网站检索,发现目前已有一些关于芦苇组织培养的报道,如吴国良等在《芦苇胚性愈伤组织的形成及植株的再生》中用种子通过愈伤培养获得完整植株,但愈伤的周期较长,过程较复杂;王希友在《芦苇胚性愈伤组织生长的研究》中只研究了愈伤组织的生长,并未长出完整植株;郭睿在《耐盐芦苇茎节组织体细胞胚发生及植株再生的研究》中也是通过愈伤组织培养来获得植株,同样存在周期较长的问题;另外,在杨印根等的专利《耐盐芦苇的无性繁殖方法》中,也描述了通过愈伤组织培养获得完整植株的过程,同样存在周期较长的问题。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发明一种快速离体繁殖芦苇的方法,使得短期内可以获得大量优质同规格芦苇苗,满足湿地恢复与重建工程中的需要,促进环境的恢复。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1)野外选种,选择骆马湖长势高大的芦苇;
(2)消毒,将从野外取回的芦苇茎剪成小段,每段2-3cm长,在蒸馏水下洗净,然后在超净台上用70%乙醇浸泡30s,用蒸馏水涮洗2-3次,其后用0.1%HgCl2水溶液消毒5min,再用无菌蒸馏水洗涤4-5次;
(3)将消毒后的芦苇的带芽原基的茎段接种到诱导培养基上诱导不定芽,诱导培养基中添加了聚乙烯吡咯烷酮(PVP)、6-苄基腺嘌呤(BA)和萘乙酸(NAA);温度为25土2℃、光强为2000lx、每日光照14h;培养7-23d,多数茎段的芽在两周左右可长到3cm;
(4)将产生的不定芽转移到继代培养基上进行继代培养,继代培养基中添加了PVP、BA和NAA;温度为25土2℃、光强为2000lx、每日光照14h条件下培养11-24d;
(5)当芽长到4-5cm时移到生根培养基上诱根,诱根培养基中添加了PVP、IBA和NAA;温度为25土2℃、光强为2000lx、每日光照14h;
(6)当试管苗根长至约2cm时,打开瓶口并加少量蒸馏水炼苗2-3d,然后将根部琼脂洗净,移入珍珠岩中过渡,3-5d后移入土壤。
各培养阶段的培养基配方(激素配比)如下表:
各阶段的培养基配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大学,未经南京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2566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手推车
- 下一篇:一种促进粉煤燃烧的钙基稀土复合催化剂的生产及应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