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包缝机缝纫自动剪辫装置及工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10022087.1 | 申请日: | 2009-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32223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16 |
发明(设计)人: | 李亚娥;张宇鹏;潘小强;鲁奇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标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5B65/00 | 分类号: | D05B65/00;D05B69/00 |
代理公司: | 西安新思维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黄秦芳 |
地址: | 710068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包缝机 缝纫 自动 装置 工作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缝纫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包缝机缝纫自动剪辫装置及该装 置的工作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工业用包缝机,基本上是人工用剪刀剪的方式来完成缝制品前后遗 留线辫的工序,浪费人力物力;部分安装有剪线机构,但都是操作工利用目测确 定缝制品的位置来完成剪切,剪切线辫长短不一;还有少数采用压脚外的直接反 射电眼,当机车转动一定行程时,反射电眼会自动对缝制品进行检测后动作剪 切机构,但有时因缝制工的不规范动作操作,容易遮挡住反射电眼,而使反射 电眼无法精确定位缝制品的位置而传输错误信号,造成剪切机构提前或延时动 作剪切,而将缝制品剪切成废品,或是未能剪切留下线辩,仍然需要人工进行 剪切处理。专利号为“200720075954.4”的专利文件中公布了“一种包缝机缝 制品前后自动剪切线装置”,其采用在缝制品前后设置同步扫描光电组来定位缝 制品位置,通过光电感应方式控制驱动电磁或气动剪切刀架,实现前后线辩的 自动剪切。它存在着以下的不足之处:1、结构复杂:自动检测时同步扫描光电 组需要由2个以上的发射器和2个以上的接收器组成;2、操作难度高、使用效 果不理想:剪切时,通过前后同步扫描光电组进行检测,此时需要接受光电与 发射光电对射的闭合光路形成一定角度的锥形状接受,与缝制品形成一定角度 相切,当缝制品遮断一个透射光电组才能形成闭合回路,发出剪切信号后,进 而触发剪切执行机构,因操作有难度,有时会出现不动作的情况。3、成本高: 不但设备成本高,而且维护费用高,同时对操作工人的要求也增高,因此不适 于大规模地生产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包缝机缝纫自动剪辫装置及工作方法,以解决现 有技术存在的结构复杂、操作难度高、使用效果不理想和成本高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包缝机缝纫自动剪辫 装置,包括控制器、感应器、主轴、驱动电机、电磁铁驱动装置及剪切机构, 电磁铁驱动装置与剪切机构联接,感应器固定设置于缝台下方,在感应器的工 作区域处嵌设有透明的隔离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控制器内部的针数 计数器以及位于台板下方的调速器,针数计数器与主轴之间为电气连接,调速 器和感应器并行接入控制器,控制器连接电磁铁驱动装置。
上述调速器上还连接有脚踩开关。
上述包缝机缝纫自动剪辫装置,其工作流程包含以下步骤:
1)起始:打开电源开关;
2)检查调速器输入状态;
3)控制器检测输入初始状态是否存在;存在,执行步骤15),不存在,执行 下一步骤;
4)控制器检测输入初始剪线是否存在;存在,执行步骤16),不存在,执行 下一步骤;
5)控制器检测输入缝纫状态是否存在;不存在,执行步骤17),存在,执行 下一步骤;
6)控制器控制开始缝纫;
7)感应器检测缝料是否存在;不存在,返回步骤2),存在,执行下一步骤;
8)针数计数器开始计数;
9)感应器检测是否到达前线辫位置;没有到达,返回上一步骤,到达,执 行下一步骤;
10)针数计数器再次计数;
11)剪切机构执行剪线,针数计数器清除计数;
12)感应器再次检测缝料是否存在;存在,继续检测,不存在,执行下一步 骤;
13)感应器检测是否到达后线辫位置;没有到达,返回上一步骤,到达,执 行下一步骤;
14)剪切机构执行剪线剪线,针数计数器清除计数;返回步骤2);
15)控制器停止缝纫状态;返回步骤2;
16)感应器检测缝料是否存在;存在,执行步骤14),不存在,返回步骤2);
17)调速器故障报警,控制器控制当前操作停止。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1、结构简单,安装简易方便,装置自动完成所有剪切控制动作,无需由操 作工用手拿剪刀剪切前后两条线辫,不影响高速的缝纫操作,操作工只需按照 正常的缝纫工序操作即可,两件产品之间无需停顿,提高了缝纫工效。
2、对于出现的误操作,由于感应器的设置,剪切装置也不会在缝料存在的 情况下动作,有效保护缝料。
3、可实现自动剪切与人工剪切的转化,避免了因断电带来的生产停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标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西安标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2208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