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臭禽蛋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18455.5 | 申请日: | 2009-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696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17 |
发明(设计)人: | 刘风;杨啟生;陈献领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风 |
主分类号: | A23L1/32 | 分类号: | A23L1/32;A23L1/29 |
代理公司: | 济南泉城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贵宾 |
地址: | 274300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禽蛋 及其 制备 方法 | ||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禽蛋食品的加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臭禽蛋及其制备方法。
(二)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用禽蛋腌制咸蛋的加工方法是家喻户晓的公知方法,但在腌制咸蛋中,由于某些原因也会出现个别的臭蛋,这种臭蛋一般是蛋黄与蛋清的界限不清,臭味较大,只有坏蛋的气味,适逢特殊的风味,可也有人就像喜爱臭豆腐一样喜爱臭蛋。
由于这种臭蛋是已经变质的蛋,人要过多的使用或长期食用,会对人体产生不良的影响。然而,至今尚没有发现能加工出蛋黄与蛋清的界限分明,蛋黄起沙,没有变质、出油,营养全面而丰富,有臭味但臭味不大,又具有特殊风味的臭蛋的加工方法。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营养价值高、风味独特的臭禽蛋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臭禽蛋,其特征在于:以禽蛋为原料,经清洗、灭菌、蒸煮后浸于卤液中密封发酵而成,其中,卤液由花椒、草果、丁香、砂仁、山柰、高良姜、八角茴香、肉豆蔻、草豆蔻、白芷、桂皮、小茴香、香叶、党参、白豆蔻、食盐置于水中熬煮而成。
该臭禽蛋的制备包括如下步骤:
(1)表面清洗;
(2)灭菌、蒸煮;
(3)卤液配制;
(4)密封发酵。
其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表面清洗
选用新鲜的禽蛋,如鹌鹁蛋、鹅蛋、鸡蛋、鸭蛋,用消毒液清洗后,再用清水冲洗干净,晾干备用。
(2)灭菌、蒸煮
将清洗后的禽蛋置于灭菌箱或沸水中灭菌、蒸煮。
(3)卤液配制
将花椒、草果、丁香、砂仁、山柰、高良姜、八角茴香、肉豆蔻、、草豆蔻、白芷、桂皮、小茴香、香叶、党参、白豆蔻、食盐包入料包中,再将料包放入水中熬煮45分钟,除去料包,备用。
花椒、草果、丁香、砂仁、山柰、高良姜、八角茴香、肉豆蔻、草豆蔻、白芷、桂皮、小茴香、香叶、党参、白豆蔻、食盐与水之间的重量配比为100∶15∶5∶15∶20∶25∶20∶8∶10∶40∶15∶20∶3∶10∶6∶350∶1000。
(4)密封发酵
选用陶瓷坛,先用水将其冲洗干净,在使其经消毒处理,将蒸煮后的禽蛋置于陶瓷坛中,放入卤液浸没禽蛋,将坛口密封后置于发酵室,在30~42℃的室温条件下发酵25天。
发酵室采用循环连续发酵,内设加温设备并采取保温措施,同时,利用熏蒸或紫外线照射的方式定期消毒灭菌。
发酵后的禽蛋采用真空充气的方式包装。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臭禽蛋饱满,臭香浓郁,食用后回味绵长,具有改善胃肠有益菌群,提高消化吸收利用率,增加食欲,并能补充钙源;
(2)咸蛋一般是生蛋,食用前须先蒸煮,臭禽蛋可直接食用,不必额外蒸煮,且符合食品卫生要求。
(3)抽禽蛋采用现代食品包装工艺,经真空、消毒、充气包装后,方便携带,即开即食,且保质期长。
(四)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1)表面清洗
选用新鲜的禽蛋,如鹌鹑蛋、鹅蛋、鸡蛋、鸭蛋,用1∶1000的消毒液清洗后,再用清水冲洗干净,晾干备用。
(2)灭菌、蒸煮
将清洗后的禽蛋置于灭菌箱或沸水中灭菌、蒸煮40分钟。
(3)卤液配制
选用新鲜作料:花椒100g、草果15g、丁香5g、砂仁15g、山柰20g、高良姜25g、八角茴香20g、肉豆蔻8g、草豆蔻10g、白芷40g、桂皮15g、小茴香20g、香叶3g、党参10g、白豆蔻6g、食盐350包入料包中,再将料包放入1000g水中熬煮至沸,45分钟后,除去料包,备用。
(4)密封发酵
选用陶瓷坛,先用水将其冲洗干净,在使其经消毒处理,将500蒸煮后的禽蛋置于陶瓷坛中,放入卤液浸没禽蛋,以卤液没过禽蛋以上1cm为准,用保鲜膜或塑料薄膜系紧坛口后密封;将密封好的坛子移至发酵室,在30~42℃的室温条件下发酵25天。
发酵室采用循环连续发酵,内设加温设备并采取保温措施,同时,利用熏蒸或紫外线照射的方式定期消毒灭菌。
(5)包装
发酵后的禽蛋采用真空充气的方式包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风,未经刘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1845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