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废石就地回填并能提高矿石回收率的采矿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10016248.6 | 申请日: | 2009-06-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98031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09 |
发明(设计)人: | 何吉平;杜云龙;邱俊刚;刘志君;刘润田;邓尧增;张忠辉;于斌;刘福安;王大为;侯登友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黄金矿业(莱州)有限公司焦家金矿 |
主分类号: | E21F15/00 | 分类号: | E21F15/00;E21C4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1441山东省莱州市金城镇***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就地 回填 提高 矿石 回收率 采矿 方法 | ||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采矿方法,具体地说,是一种优化的浅孔留矿采矿方法。
(二)、背景技术 浅孔留矿法是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急倾斜薄和中厚矿体的常用采矿方法。这种采矿法的特点是采矿前先在矿体下盘掘脉外运输平巷,并每隔一定距离掘进若干条出矿短穿脉,然后将掘进的废石提升到地面上。工人直接在矿房中大暴露下作业,采用浅孔爆破落矿,自下而上分层回采,每次采下的矿石靠自重从出矿短穿脉放出三分之一左右,其余暂留在矿房中做为继续作业的工作台。传统留矿法的缺点是:出矿短穿脉的掘进废石需要提升,不能就地处理,浪费大量人力,采矿准备时间较长,导致采矿生产能力低。
另外,矿体底部三角区的矿石因为施工安全原因不能从出矿短穿脉溜出,造成矿石的损失和粉矿的流失。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废石就地回填并能提高矿石回收率的采矿方法,能够将出矿短穿脉的掘进废石就地回填,减少采矿准备时间,提高采矿生产能力并减少底部矿石的损失和粉矿的流失。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废石就地回填并能提高矿石回收率的采矿方法,其特征在于:采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自水平中段脉外运输巷向矿体施工一条底部出矿穿脉到达矿体,进行第一分层采矿,采矿高度为7m,将采下的矿石从底部出矿穿脉运出,形成第一分层采空区;
(2)、从第一分层采空区内底部起抬高4m由采空区内向外施工第一条出矿短穿脉,施工出矿短穿脉产生的废石直接回填在第一分层采空区内;
(3)、在第一条出矿短穿脉外侧施工下盘电耙道,电耙道与第一条出矿短穿脉垂直;并从采空区到电耙道间隔施工若干条与第一条出矿短穿脉平行的出矿短穿脉,掘进产生的废石直接回填第一分层采空区内。
(4)、废石回填完毕,用电耙将采空区内的废石平场;以废石层上表面为底面,以第一分层采空区的与出矿短穿脉相对的内侧壁为侧面人工用废石堆一个上盘斜三角坡;斜三角坡的纵切面为三角形,三角形底边与出矿短穿脉的下沿齐平,三角形沿着采矿区内壁的侧边长为1.5m,在斜三角坡表面浇灌0.5m厚的混凝土做成混凝土斜坡层。
本发明的积极效果在于:
1)、对传统的留矿法进行优化变革,先施工一条出矿穿脉,并进行第一分层采矿,然后从采矿区底部抬起一定高度施工出矿短穿脉,能够将出矿短穿脉和电耙道的掘进废石就地回填到采矿空区,解决废石需要提升的问题,减少采矿准备时间,提高采矿生产能力。
2)、在采矿区内,将矿体底部三角区的空间占用,利用废石堆成斜坡并用混凝土浇灌形成混凝土斜坡。放矿时,矿石顺着混凝土斜坡进入到出矿短穿脉中,避免了传统流矿法矿体底部三角区的矿石不能放出,造成的底部矿石的损失和粉矿的流失。
(四)、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采矿区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剖面图。
图3为出矿区的示意图。
图4为混凝土斜坡纵切结构示意图。
(五)、具体实施方式 下 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描述本发明。
如图1、2、3所示,采切工艺如下:利用原先的地质探矿天井1作为采准天井,施工下盘脉外运输巷7,自脉外运输巷7向矿体2施工一条底部出矿穿脉6到达矿体2,施工出矿短溜井和行人井10等少量掘进工程。利用原来的脉内巷作为采场回采的切割巷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黄金矿业(莱州)有限公司焦家金矿,未经山东黄金矿业(莱州)有限公司焦家金矿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1624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