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芦笋下脚料制作的浓缩浑浊汁及其加工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0910016153.4 | 申请日: | 2009-06-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79136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1-18 |
发明(设计)人: | 孙德林;周长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菏泽巨鑫源食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L2/02 | 分类号: | A23L2/02;A23L2/04;A23L1/212;A23L1/29 |
代理公司: | 济南泉城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贵宾 |
地址: | 274415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利用 芦笋 下脚料 制作 浓缩 浑浊 及其 加工 工艺 | ||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食品加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利用芦笋下脚料制作的 浓缩浑浊汁及其加工工艺。
(二)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健康营养意识发生了根本 改变,在满足于吃饱、喝好美食的话题下,营养饮食对健康的影响课 题对国家而言已成为国民生活品质与否的特征,同时营养对人们的健 康影响也已被消费者所认识,政府及消费者对绿色健康、营养保健食 品的需要已达到迫切及强烈的地步,如何将占据人们生活主要地位的 饮品、食品在传统的基础上,成为既营养保健又具有一定功能的饮品、 食品已迫在眉睫。
芦笋为多年生草本植物,称其芦笋是因为主要供食用的嫩茎像芦 苇的嫩茎和竹笋,芦笋以其独特鲜美风味,较高的营养价值、药用价 值,深受人类的喜爱,成为国际流行的高档保健蔬菜。今年来,芦笋 加工有了较快的发展,速冻芦笋、芦笋罐头、芦笋尤、芦笋酒相继问 世,然而在以上产品的加工过程中产生的下脚料,即芦笋皮、老茎、 新母茎占原料比重的30%-40%,它们通常作为废弃物被扔掉,既造成 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又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回收和利用芦笋下脚料 的营养价值利用芦笋下脚料制作的浓缩浑浊汁及其加工工艺。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利用芦笋下脚料制作的浓缩浑浊汁,其特征在于:以芦笋下 脚料为原料,主要经清洗、破碎、灭酶、榨汁、浓缩、灭菌工序制成。
所述的利用芦笋下脚料制作的浓缩浑浊汁的加工工艺,包括如下 步骤:
(1)备料、清洗,选用芦笋加工过程中的下脚料并将其清洗干净, 清洗时加入表面活性剂、维生素C和柠檬酸;
(2)破碎,对整个芦笋下脚料进行二级破碎,并喷洒维生素C和 柠檬酸;
(3)灭酶,在60-85℃下加热2-3.5分钟后降温至40-50℃;
(4)榨汁,通过榨汁机榨汁,并在循环水内添加消泡剂;
(5)浓缩,采用降膜式和升膜式相结合的方式低温浓缩,并在浓 缩最后一效后添加冷却取香装置,浓缩后通过二次循环喷淋冷却;
(6)杀菌、冷却、灌装。
所述下脚料通过滚动式除铁器清洗机取出笋皮夹杂的杂物,再通 过振动清洗喷淋清洗,清洗时滚动清洗加入重量分数为0.2‰的多元 表面活性剂,振动喷淋清洗加入重量分数为0.8-1‰的维生素C、0.3‰ 的柠檬酸。
所述下脚料的一级破碎采用不锈钢定刀、动刀式破碎,二级破碎 采用不锈钢飞刀式破碎,破碎后的颗粒大小为1-3mm,破碎时均喷洒 重量分数为1.2‰的维生素C和0.3‰的柠檬酸。
所述下脚料颗粒在常温下泵入灭酶器,进入一道灭酶器加热,温 度为60℃,时间为1-2分钟,二道灭酶器时间为1-1.5分钟,加热至 80-85℃,出口后至榨汁降至50℃。
所述榨汁过程采用福乐伟式带式榨汁机,采用加有重量分数为 0.4‰的消泡剂的循环水清洗带。
所述降膜式浓缩一效温度为60-62℃,真空度为600毫米汞柱, 二效温度为40-42℃,真空度为650-700毫米汞柱;所述升膜式浓缩一 效温度为50-55℃,真空度为600-650毫米汞柱,二效温度为40-42℃, 真空度为700-750毫米汞柱。
在冷却取香装置中添加-18℃~-15℃的70%的乙醇冷却液,提取芦 笋中的香味物质。
所述杀菌过程为经过温度40-45℃、真空度500-600毫米汞柱的脱 气罐,通过80-95℃的预加热,采用127℃的超高温杀菌,持温时间为 45-50秒;所述冷却过程为经过60-75℃的预冷却再冷却至28-32℃。
芦笋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每100g鲜芦笋嫩茎中含蛋白质 1.62-2.58mg,脂肪0.1-0.34mg,碳水化合物2.11-3.66mg,矿物质1.2mg, 纤维素0.7mg,维生素A、B、C的含量比番茄、大白菜高1.8倍,还 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如:硒、锰、钾等。
下面对芦笋下脚料的营养成分进行简要分析:
(1)芦笋的主要成分见表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菏泽巨鑫源食品有限公司,未经菏泽巨鑫源食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1615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挂具与立柱的联接装置
- 下一篇:一种纳米硒茶诺丽保健食品及其生产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