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虫草属真菌的栽培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07126.0 | 申请日: | 2009-0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81659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15 |
发明(设计)人: | 郑勇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勇军 |
主分类号: | C12N1/14 | 分类号: | C12N1/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2200浙江省浦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虫草 真菌 栽培 方法 | ||
1.一种虫草属真菌的栽培方法,为在封闭或半封闭的培养腔内填满培养基和虫草属真菌菌种的混合料,其中,培养腔的容积为0.3ml-10ml,将培养腔放置于适合虫草属真菌生长的培养条件下进行培养,待真菌长满培养腔后,即可收获和腔体形态一致的虫草属真菌产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虫草属真菌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腔的形状为野生虫草属真菌寄主的形状、规则的长方体、球体、圆柱体或不规则的空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虫草属真菌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野生虫草属真菌寄主的形状为蝙蝠蛾幼虫的形状、蚕蛹的形状或家蚕的形状。
4.如权利要求1所述虫草属真菌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腔的材料为透明或不透明的材料。
5.如权利要求1所述虫草属真菌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闭的培养腔是指培养腔四周完整封闭;所述半封闭的培养腔是指开有一个到三个用于真菌有性阶段生长子实体的开口的培养腔,其中,开口的总面积占培养腔内表面积的0.1%-2%。
6.如权利要求5所述虫草属真菌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腔的腔壁不透气,或者培养腔壁上设有透气小孔,透气小孔直径在50um以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勇军,未经郑勇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07126.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