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热硬化型防焊膜组合物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910005628.X 申请日: 2009-01-20
公开(公告)号: CN101781443A 公开(公告)日: 2010-07-21
发明(设计)人: 郑志龙;蔡政禹;刘淑芬;金进兴 申请(专利权)人: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主分类号: C08L63/00 分类号: C08L63/00;C08K5/09;C08K5/17;C08K5/3445;C08L79/02
代理公司: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代理人: 陈红;徐金国
地址: 中国台*** 国省代码: 中国台湾;7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硬化 型防焊膜 组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涉及一种防焊膜组合物,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可挠式印刷电路板的 热硬化型防焊膜组合物。

背景技术

软性印刷电路板具有挠曲性,可配合电子产品轻、薄、短、小的需求,广 泛地应用在航天、电机、机械、汽车、电子等各种产业中。由于软性印刷电路 板上的铜线容易受外在环境影响而氧化,因此需要一层类似焊锡屏蔽(Solder Mask)功能的保护膜来防止铜线氧化,焊锡屏蔽(也称绿漆)是一种由环氧树脂 组成的油墨,其成膜后太脆且挠曲性不佳,因此不适用于高挠曲性的软性印刷 电路板。

传统上软性印刷电路板所使用的保护膜材料为含有一层环氧树脂(epoxy) 接着剂的聚亚酰胺(PI)保护膜或是压克力系保护膜,当此种材料应用于无接着 剂的铜箔积层板时,将会造成材料结构的不对称,使得软性基板的挠曲性 (flexibility)不佳,此外,因为接着剂层的耐热性差且收缩大,会导致软性基板 的耐热性质及尺寸稳定性变差。另外,当应用于覆晶薄膜(chip on flex,简称 COF)产品时,需要将软性印刷电路板弯折并定形,而传统含有接着剂层的PI 保护膜太过刚硬,于软性印刷电路板弯折时恢复力大不易定形,因此无法应用 于COF产品上。

另一种用于软性印刷电路板的液态保护膜材料为环氧树脂系统,其需要加 入橡胶作为柔软剂,以改善挠曲性不足的问题,但橡胶的耐热性差,且与环氧 树脂的兼容性不好,如果添加太多橡胶会使得保护膜耐热性变差,在高温焊锡 制备工艺中产生问题,而如果橡胶添加不足,则保护膜挠曲性会变差而脆裂。

在美国专利US 6818702及US2007/0088134中针对环氧树脂挠曲不佳进行 改性,其是利用末端基含-COOH或-OH官能基的聚丁二烯(polybutadiene)与环 氧树脂(epoxy)反应,虽然可以得到良好的挠曲性,但其合成步骤繁复且耐热性 与接着性都不佳,于后续制备工艺中易与板材剥离。

另外,在日本专利JP2006124681、JP2007246648,以及美国专利 US2007/0293636中提及利用聚氨酯(urethane)改性环氧树脂,将具有-OH官能 基的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及二异氰酸酯(diisocyanate),与二羟甲基丙酸 (dimethylopropionic acid)反应形成带有-COOH官能基的聚氨酯(PU)后再与环 氧树脂混合,虽然具有优异的挠曲性,但聚氨酯(urethane)的比重太高,使得其 耐热与耐化性不佳。另外,还有使用压克力橡胶加入环氧树脂以改善挠曲性, 但压克力的耐热性仍低于环氧树脂,导致其耐热性不佳。

因此,业界亟需一种防焊膜组合物,其具有良好的挠曲性、耐热性及其它 特性,以符合软性印刷电路板保护膜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良好的挠曲性和耐热性,可以符合软性 印刷电路板保护膜的需求的热硬化型防焊膜组合物。

本发明提供一种热硬化型防焊膜组合物,适用于可挠式印刷电路板,包 括(a)50~100重量份环氧树脂,且该环氧树脂至少包括一脂肪族聚酯改性的环 氧树脂,如式(I)或式(II)所示:

,其中R1与R2是各自独立的为C6-38的饱和或未饱和碳链,R3为醚基、苯环、 C6-38杂环或C6-38饱和碳链,n为1~10的整数,且脂肪族聚酯改性的环氧树脂 的重量平均分子量为1000~5000;(b)1~10重量份硬化剂;以及(c)1~10重量 份催化剂。

本发明的热硬化型防焊膜组合物具有良好的挠曲性、低吸湿性与热稳定 性,符合软性印刷电路板保护膜的需求,可作为软性印刷电路板的防焊油墨

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及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作详细说明如下: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热硬化型防焊膜组合物主要用于软性印刷电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board,简称FPC)中作为保护膜,以保护软性印刷电路板上的铜线,同 时其具有耐焊锡性,可作为焊锡屏蔽(solder mask),于后续制备工艺中避免铜 线受到损害。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未经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0562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