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子设备的机壳构造以及电子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0910001441.2 | 申请日: | 2009-0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83983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15 |
发明(设计)人: | 季刚;大谷哲也;森野贵之;内野显范 | 申请(专利权)人: | 联想(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5/00 | 分类号: | H05K5/00;G06F1/18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许 静 |
地址: | 新加坡新*** | 国省代码: | 新加坡;SG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子设备 机壳 构造 以及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设备的机壳构造,更详细地说涉及可以实现轻量化以及薄 型化的机壳构造。
背景技术
最近的笔记本型个人计算机(以下称为笔记本PC)等便携式计算机标准 地配备了无线通信用天线。无线通信用天线被配置在液晶显示器的上侧或者侧 面,以便在用户使用笔记本PC时使天线的灵敏度最好。由于为了应对频带的 宽带化·多频带化、应对数据传送的高速化、以及为了应对多样性的通信等理 由,安装在笔记本PC显示器侧机壳中的天线的数量具有进一步增多的倾向。
图6是表示现有的笔记本电脑的显示部213的结构的概要立体图。显示部 213包含显示器机壳223、显示器·模块225、天线安装部227a、227b以及边 框(bezel)231。在天线安装部227a、227b上安装有用于无线通信的各种天线。 显示器机壳223为箱形构造,在内部收纳并固定了显示器模块225。天线安装 部227a、227b配置在显示器模块225的侧部和显示器机壳223的内表面之间。 边框231配置在显示器模块225的前面,安装在显示器机壳223上。
显示器机壳223是针对来自外部的按压,保护内置的显示器模块225等部 件的构造体。因此,显示器机壳223以前大多由厚的玻璃纤维强化塑胶形成, 但为了保持机壳的强度且能够实现薄型化以及轻量化,最近大多使用如铝合 金、镁合金等轻金属。
安装在天线安装部227a、227b的天线当被配置在由金属那样的导电材料 形成的显示器机壳223的内侧时,灵敏度下降。因此,在显示器机壳223为金 属时,一般在与天线的位置相对应的侧部的一部分上设置切槽233a、233b, 将橡胶或塑胶等非导电体构成的罩235a、235b充填在切槽233a、233b的内部。
但是,当在显示器机壳223上设置切槽233a、233b时,存在无法避免该 部分的强度下降的问题。因此,预测由于切槽233a、233b强度下降,为了能 够确保足够的强度,必须要决定显示器机壳223的构造。尤其是在一个机壳中 搭载了多个天线时,因为需要搭载的天线数量的切槽,所以金属机壳的薄型化 以及轻量化受到限制。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以下的电子设备机壳:将用于对包含有纤维的基体 材料的边缘部进行覆盖的树脂材料,从该树脂材料和基体材料的接合面不溢出 粘结剂地进行粘结,能够覆盖边缘部中的纤维的毛刺。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 为了应对轻量化、电磁屏蔽性、变形等多个目的,使用由金属板和热可塑性树 脂复合材料形成的壁部构成的用于电子设备的机壳。金属板和壁部通过波形的 接合面接合。
【专利文献1】特开2005-149463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平11-298158号公报
发明内容
随着笔记本PC的薄型化以及轻量化的进一步发展,为了应对该发展显示 器机壳的结构也进一步进化。在金属制成的显示器机壳中,用于确保天线灵敏 度的切槽部分成为强度上的弱点,而且还存在设计上的问题,因此寻求新的构 造的显示器机壳。在转让给本发明的申请人申请的特愿2007-69947号的发明 中,由非导电性材料形成并且分担设计上的功能的装饰盖、以及由金属形成并 且分担强度上的功能的框架的复合部件构成显示器机壳。
但是,在该机壳中还存在部件的数量多,并且由于使用了金属因而变重的 问题,对于今后新一代的笔记本PC期望能够应对薄型化以及轻量化的显示器 机壳。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实现薄型化以及轻量化的电子设备 用机壳构造。而且,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用了这样的机壳构造的电子 设备。
本发明的收纳显示器模块的电子设备的机壳构造由侧壁和底面构成,该 底面将导电性树脂区域和非导电性树脂区域对接。并且,对接的接合部在机 壳的底面上描绘曲线。通过接合部在底面上描绘曲线那样地使两个区域的端 部接触,与直线接触相比扩大了接触面积,能够强化接合部。此外,通过对 接能够确保机壳的厚度方向的空间,能够实现薄型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联想(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未经联想(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0144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