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护环无效
申请号: | 200880129600.0 | 申请日: | 2008-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845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01 |
发明(设计)人: | 奥原崇;坂田勉;宇治田智 | 申请(专利权)人: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2G3/22 | 分类号: | H02G3/22;H01B17/58;B60R16/02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王伟;安翔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护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护环,更具体地,涉及如下一种护环:它安装在布设于机动车辆内的线束上并附接至车身面板中的通孔,以对插入在该通孔内的线束的一部分进行保护、防水和防尘。
背景技术
在此以前,从机动车辆中的发动机室布设到乘员室的线束安装有护环,并且该护环附接至在用于将机动车辆的车身分隔成发动机室和乘员室的车身面板中设置的通孔,以便保护穿过该通孔的线束并实现从发动机室侧到乘员室侧的防水、防尘和隔音。
本申请人已经提出了一种所谓的一动式(one-motion type)护环,其中,仅通过从一侧将护环推入车身面板中的通孔内,就能使设置在外周表面上的车身闩锁凹部与该通孔的周缘接合。
如图10所示,在JP 2002-171644A(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一动式护环100安装在线束W/H上,仅通过将线束推入通孔3内,就能使护环100附接至将车身分隔成发动机室X和乘员室Y的车身面板2中的通孔3,而且线束W/H从发动机室X引出到乘员室Y。也就是说,车身面板2的两侧中的发动机室X一侧形成线束W/H的推入侧,而车身面板2的两侧中的乘员室Y一侧形成线束W/H的引出侧P2。
如图10所示,护环100包括较小直径管状部103和扩径管状部104,线束W/H以紧密接触的方式穿过该较小直径管状部103,该扩径管状部104设置在较小直径管状部103的推入侧端。扩径管状部104的较小直径端104a与较小直径管状部103的推入侧端连续。在扩径管状部104的扩径端104b的外周表面上设置有车身闩锁凹部101。当护环100插入并附接至车身面板2中的通孔3时,较小直径管状部103插入到通孔3中,线束W/H被从推入侧P1推到引出侧P2。然后,扩径管状部104向内挠曲,且通孔3的周缘落入该车身闩锁凹部101内。由此,护环100与车身面板2接合。
此时,为了减小将护环100插入到车身面板2中的通孔3内时的插入力,护环100在其外周表面上设置有突肋105。这能够减小护环100与通孔3之间的接触面积。
仅通过从发动机室侧推动该护环100,就能够将上述一动式护环100安装在车身面板2中的通孔3上。另外,由于扩径管状部104在外周表面上设置有突肋105,所以具有减小护环100的插入力的优点。
目前,随着安装在机动车辆中的电气设备的急剧增多,用于线束的布线空间减少了。因此,如图11A所示,如果线束W/H呈直线状布置,则从车身面板2中的通孔3内穿过的线束W/H将干涉电气设备D。特别地,由于要安装在仪表面板(线束从该仪表面板中引出)内的电气设备已明显增多,因此,将存在这种可能性:即,线束W/H以90(九十)度的角度弯曲,如图11A所示。同样,还将存在如下可能性:线束可能在发动机室中以90度的角度弯曲。
如果线束W/H以90度的角度弯曲,如图11A所示,则紧密安装在线束W/H上的较小直径管状部103也会弯曲。与较小直径管状部103连续的扩径管状部104沿弯曲方向受到拉动,并且,设置在扩径管状部104上的车身闩锁凹部101也受到拉动。因此,如图11B所示,车身闩锁凹部101的倾斜壁侧表面101a变形而浮离。由此,存在如下可能性:将可能对通孔3的内周表面与车身闩锁凹部101之间的密封性产生一些不利影响。在该一动式护环中,因为将扩径管状部104设计成在插入到通孔3中时易于向内挠曲,所以,扩径管状部104由于沿所述弯曲方向的拉动作用而受到影响。这一点易于改进。
专利文献1:JP 2002-171644A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鉴于以上问题,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护环,即使线束在其穿过车身面板中的通孔之后弯曲地布置,也不会降低密封性。
解决问题的手段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护环,该护环安装在线束上,与车身中的通孔接合并且由弹性材料制成。所述护环包括:内管,该内管具有较小直径,并且,线束中的电缆以紧密接触的方式穿过该内管;环状联接部,该环状联接部从内管的位于推入侧和引出侧的两端之间的纵向方向中间部的外周表面突出;以及外管,该外管具有较大直径,与环状联接部的外周表面连续,并且隔着一定空间围绕所述内管共轴地布置。所述外管设置有倾斜壁部,该倾斜壁部的直径从与环状联接部的联接位置处的较大厚度部向引出侧逐渐减小。在较大厚度部与倾斜壁部之间,外管以环状方式设置有车身闩锁凹部。倾斜壁部的较小直径端侧的内周表面以给定间隙与内管的外周表面隔开。内管的两端在推入侧和引出侧从外管向外突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住友电装株式会社,未经住友电装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8012960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力系统扰动源定位方法
- 下一篇:无线通信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