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陆地车辆的电液制动单元无效
申请号: | 200880110078.1 | 申请日: | 2008-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156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25 |
发明(设计)人: | 鲍里斯·考斯 | 申请(专利权)人: | 卢卡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T8/36 | 分类号: | B60T8/3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党晓林 |
地址: | 德国科***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陆地 车辆 制动 单元 | ||
1.一种用于陆地车辆的液压单回路或多回路制动系统的电液制动单元(10),该电液制动单元具有:
单元主体(100),该单元主体包括电液部件,例如可电致动的流体控制阀(28、30、32、34、36、38、40、42、44、46、48、50、58、60、62、64、66、68);
流体供给泵(20),该流体供给泵具有泵驱动马达等;以及
电子闭/开环控制电路,即ECU,该电子闭/开环控制电路用于为所述电液部件供应触发信号,以便调节液压制动回路的压力,
其特征在于,用于再生制动的模拟器(52、53)至少部分集成在所述单元主体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液制动单元(10),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拟器(52、53)包括至少一个模拟单元(150、250),所述至少一个模拟单元(150、250)包括缸/活塞组件(250)和复位弹簧组件(150),其中,每个模拟单元(52、53)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单元主体(100)的凹槽(200)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液制动单元(10),其特征在于,所述缸/活塞组件(250)包括:
中空缸(202);
活塞(204),所述活塞可在所述中空缸(202)中移动,并且将所述中空缸分成两个腔室(228、230);以及
每个腔室(228、230)的至少一个流入/流出通道(236、238)。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模拟单元(150、250),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弹簧组件(150)包括至少一个弹簧元件(104、106)。
5.根据权利要求2、3或4所述的模拟单元(150、250),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弹簧组件(150)设置在所述中空缸(202)内部。
6.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模拟单元(150、250),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弹簧组件(150)设置在所述中空缸(202)外部。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模拟单元(150、250),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204)连接到致动杆(112),所述致动杆以流体密封的方式延伸穿过所述中空缸(202)中的开口(216),并且继续在所述中空缸(202)外部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模拟单元(150、250),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动杆(112)的从所述中空缸(202)伸出的部分设有可拆卸的组件(120、122),从而通过所述致动杆(112)将所述复位弹簧组件(150)连接到所述缸/活塞组件(250)。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模拟单元(150、250),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拆卸的组件(120、122)包括:
带螺纹的元件(222);以及
限制板(120),所述限制板具有开口(224),所述致动杆(112)延伸穿过所述开口(224)。
10.根据权利要求8和9所述的模拟单元(150、250),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动杆(112)的伸出端设有螺纹(220),所述可拆卸的组件(120、122)通过所述螺纹(220)连接到所述致动杆(112)。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液制动单元(10),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元主体(100)具有通向所述凹槽(200)的流体管路。
12.根据权利要求3和11所述的电液制动单元(10),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缸(202)中的所述流入/流出通道(236、238)在组装在所述单元主体(100)中的组装状态下,与通向所述凹槽(200)的所述流体管路(232、234)对齐。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流体管路(232、234),其特征在于,通向所述凹槽的每个流体管路(232、234)包括至少一个节流装置,所述节流装置是可调节的,特别是可机电调节或者可电磁调节的。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流体管路(232、234),其特征在于,每个流体管路(232、234)包括旁路通道,所述旁路通道绕过具有所述节流装置的所述流体管路(232、23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卢卡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卢卡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80110078.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