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治疗皮肤病的阿奇霉素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880105803.6 申请日: 2008-09-04
公开(公告)号: CN101835475A 公开(公告)日: 2010-09-15
发明(设计)人: G·J·道;B·乔杜里;D·W·奥斯本;B·卡尔瓦雷塞 申请(专利权)人: 陶氏制药科学公司
主分类号: A61K31/7052 分类号: A61K31/7052
代理公司: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代理人: 张晓威
地址: 美国加*** 国省代码: 美国;US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用于 治疗 皮肤病 霉素
【说明书】:

发明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全身性药物疗法治疗皮肤科病症的领域。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应答使用全身性给药的阿奇霉素的治疗的皮肤病(诸如痤疮)的治疗。

发明背景

皮肤时常受到各种炎性疾病和非炎性病症的折磨。这类疾病之一是痤疮,其为以多种类型的病变为特征的常见疾病。一般受影响的区域是皮脂腺最大、最多和最活跃的皮肤区域。与痤疮有关的病变通常被分类为非炎性的或炎性的。非炎性病变包括粉刺。粉刺表现为两种形式,开放的和闭合的。粉刺被认为是由异常的毛囊分化引起。异常脱落的细胞(角质形成细胞)没有通过毛囊口脱落和排出,变得非常有粘性,在毛囊管内形成微粉刺或极小的角化的堵塞物。这些微粉刺的进展形成可见的粉刺。

对于闭合的粉刺,炎症的第一迹象沿着毛囊壁出现,毛囊壁随后破裂。一旦破裂发生,粉刺的内容物被挤入真皮,造成炎症反应增加。根据在真皮中的深度和炎症的程度,炎性病变会表现为脓疱、丘疹、结节或囊肿。丘疹是发炎的、红色的、触痛的、无头的隆起,直径为2-5mm。脓疱是浅表的丘疹并且含有严重化脓的物质,即它们具有带白色或黄色中心的头。结节是大的、硬的、直径为5mm或更大的隆起,存在于皮肤表面之下或之中,它可以是疼痛的并且可持续数月。囊肿类似于结节,不过它充满脓液。

为了本说明书的目的,除非明确指出,术语“痤疮”包括所有已知类型的痤疮。痤疮的类型包括例如寻常痤疮、囊肿性痤疮、溴痤疮、氯痤疮、粉刺性痤疮、聚合性痤疮、美容剂痤疮、夏季痤疮、暴发性痤疮、卤素痤疮、碘痤疮、疤痕疙瘩性痤疮、机械性痤疮、结节性痤疮、非炎性痤疮、丘疹性痤疮、香膏剂痤疮、月经前痤疮、脓胞性痤疮、痘样痤疮、中毒性痤疮、丙酸痤疮、人工痤疮、革兰阴性痤疮、类固醇性痤疮、炎性痤疮和结囊性痤疮。

处于最温和的形式时,痤疮是大致上是浅表的病症,以轻微的、有斑点的包括粉刺在内的皮肤刺激为特征。在这种情况下,一般的皮肤卫生(可以包括使用局部的角质层分离剂)通常证明是令人满意的疗法。然而,在炎症更强的痤疮类型中,出现丘疹、脓疱、结节和囊肿;在极端的情况下,出现形成管道的(canalizing)、发炎的且受感染的液囊。不进行有效治疗的情况下,这些病变可能会扩大并且留下永久性的、毁损面容的瘢痕。

痤疮的病因学是多因素的。该疾病被认为主要起因于皮脂产生增加、毛囊皮脂腺漏斗过度角化、菌丛(特别是痤疮丙酸杆菌(Propionibacteriumacnes))的增殖和随后的炎症。痤疮丙酸杆菌(P.acnes)微生物主要寄居在见于皮肤中的皮脂腺,因此,它们位于物理上与皮肤组织隔绝的位置。目前关于痤疮病理生理学的理论认为,痤疮的炎症部分归因于对细菌或应答细菌存在时产生的胞外产物的免疫反应,而不是因为细菌本身的存在。因此,仅以减少痤疮丙酸杆菌微生物的数量为目标的疗法在痤疮的长期治疗中一般不是非常有效。表皮成熟的正常过程称为角化,包括沿皮肤的毛孔和腺体排列的细胞的生长和脱落。在痤疮中,该过程被破坏,造成在毛囊漏斗中上皮细胞过度产生(角化过度),形成毛孔堵塞。

轻度痤疮一般用局部清洁剂和过氧苯甲酰进行治疗。中度炎性痤疮经常用清洁剂和角质层分离剂或粉刺溶解剂(comedolytic),诸如类视色素(维A酸、阿达帕林或他扎罗汀)、水杨酸或α-羟酸,并经常联合局部的或全身性的抗生素类来治疗。全身性给药的抗生素类,包括四环素、米诺环素、多西环素、红霉素和阿奇霉素已经被成功用于治疗脓疱性或丘疹性痤疮。

另一种重要的皮肤病是酒渣鼻。酒渣鼻不同于痤疮,但是有时它被认为是红斑痤疮。酒渣鼻最经常影响鼻子和中央面部区的皮肤,在严重的情况下涉及广泛的面部区域。红斑痤疮的形式包括红斑血管扩张性酒渣鼻(erythematotelangiectatic rosacea)、类固醇诱导的酒渣鼻、丘疹性酒渣鼻、脓疱性酒渣鼻、眼红斑痤疮、肥大性酒渣鼻、水肿性酒渣鼻、口周皮炎和肉芽肿性酒渣鼻。其它皮肤病的例子包括银屑病、特应性皮炎、湿疹、刺激性接触性皮炎、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和癌前期皮肤病(诸如光化性角化病)。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陶氏制药科学公司,未经陶氏制药科学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8010580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