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证明CD9表面表达的细胞的细胞毒性介导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880103585.2 申请日: 2008-08-13
公开(公告)号: CN101784566A 公开(公告)日: 2010-07-21
发明(设计)人: 戴维·S·F·扬;海伦·P·芬德利;苏珊·E·哈恩;莉萨·M·切凯托;艾利森·L·费里 申请(专利权)人: 霍夫曼-拉罗奇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C07K16/30 分类号: C07K16/30;A61K39/395;A61K47/48;A61K51/10;A61P35/00;A61P37/04;C07K16/28;C07K16/46;C12N5/16;C12P21/08;G01N33/566;G01N33/574;G01N33/577
代理公司: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代理人: 吴小明
地址: 瑞士*** 国省代码: 瑞士;CH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证明 cd9 表面 表达 细胞 毒性
【说明书】:

发明领域

本发明涉及癌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体涉及肿瘤细胞的细胞毒性介导;且最具体涉及减轻癌性疾病的抗体(CDMAB)的用途,其任选与一种或多种CDMAB/化疗剂联合,作为用于起始细胞毒性反应的手段。本发明还涉及使用本发明的CDMAB的结合测定方法。

发明背景

细胞膜含有许多不同的细胞表面蛋白,一些处于运动状态且一些锚定于细胞骨架。细胞表面蛋白的这种巨大体系能够执行不同的功能,诸如信号传导和粘附。还已知某些膜蛋白类型负责将这些细胞表面蛋白组织为复合物,所述复合物能够具有作为单独分子时不能执行的联合功能。该形成的蛋白家族,即整合膜蛋白的四穿膜蛋白(tetraspanin)或穿膜4(TM4)家族,起多分子复合物的分子促进物(facilitator)或组织者的作用。

四穿膜蛋白参与大量多种生理学过程,诸如免疫细胞活化,细胞迁移,细胞-细胞融合(包括受精)和细胞分化的多种方面。这些分子还表现出在传染病(例如,疟疾、丙型肝炎和人免疫缺陷病毒)中起作用并且若干遗传病与这些分子的突变有联系(例如,X-连锁的智力迟钝、视网膜恶化和人肾和皮肤中基膜的错误装配)(Boucheix和Rubinstein.Cell.Mol.Life Sci.(细胞分子生命科学)58(9):1189-12052001)。四穿膜蛋白与许多其他信号传导分子的相互作用和参与活化、粘附和细胞分化的能力均与其作为“分子促进物”的作为有关,所述“分子促进物”集合大分子复合物并容许它们通过稳定化更有效地起作用。四穿膜蛋白与其他信号传导分子的相互作用有时称为四穿膜蛋白网络。

该超家族(TM4SF)最初在1990年公认,当时新克隆的CD37,CD81(TAPA-1)和sm23基因与肿瘤相关基因CD63(ME491)的序列的比较(Hotta等Cancer Res.(癌症研究)48(11):2955-29621988)揭示序列同源性和保守的预测结构(Wright等J Immunol(免疫学杂志)144(8):3195-3200 1990;Oren等Mol.Cell.Biol(分子细胞生物学)10(8):4007-4015 1990)。该家族现在在人中发展到约32个成员(Le Naour等Proteomics(蛋白质组学).6(24):6447-54 2006)。

CD9是该家族的24kDa成员,其在造血和非造血细胞上表达。特别地,在血小板和内皮细胞表面上表达高浓度CD9(Forsyth KD.Immunology(免疫学)72(2):292-296 1991;Jennings等Blood(血液)88(10):624a 1996)。近期还发现CD9是细胞表面分子复合物家族的成员,该家族包括整联蛋白、其他细胞表面受体和其他四穿膜蛋白。已经发现若干TM4家族成员,包括CD9,与β1整联蛋白以及β2,β3,和β7整联蛋白相关(Rubinstein等Eur.J.Immunol.(欧洲免疫学杂志)24(12):3005-3013 1994;Nakamura等J.Cell Biol.(细胞分子学杂志)129(6):1691-1705 1995;Berditchevski等Mol.Biol.Cell.(分子生物学细胞)7(2):193-207 1996;Radford等Biochem.Biophys.Res.Commun.(生物化学和生物物理研究通信)222(1):13-28 1996;Hadjiargyrou等J Neurochem(神经化学杂志)67(6):2505-2513 1996;Slupsky等Eur J Biochem(欧洲生物化学杂志)244(1):168-175 1997)。

基于cDNA序列分析,预测TM4SF成员是单多肽链,其具有4个高度疏水性推定穿膜(TM)区和2个胞外(EC)环,其氨基和羧基端均位于胞内。所有四穿膜蛋白氨基酸序列的比对揭示四穿膜蛋白之间的许多同源性被限制在穿膜结构域内,所述穿膜结构域包含少量高度保守的极性氨基酸(TM1中的天冬酰胺和TM3和TM4中的谷氨酸或谷氨酰胺)。膜中的这些带电残基可以彼此相互作用并可能对蛋白装配的稳定化很重要,如关于T细胞受体所证明地(Cosson等Nature(自然)351(6325):414-4161991)。

在所有四个穿膜结构域中还存在保守的疏水性残基;发现TM2中的一些在17/18四穿膜蛋白序列中。TM2和TM3之间的短区域包含2-3个带电残基,包括保守的谷氨酸。这些同源性不与也具有4个穿膜结构域的其他蛋白家族,诸如配体门控离子通道、连接蛋白、或CD2O/FcERII3共享。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霍夫曼-拉罗奇有限公司,未经霍夫曼-拉罗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8010358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