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锁止离合器的控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880024115.7 | 申请日: | 2008-07-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88604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31 |
发明(设计)人: | 儿岛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16H61/14 | 分类号: | F16H61/1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马江立;柴智敏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离合器 控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锁止离合器的控制装置,所述锁止离合器直接连接布置在 车辆上搭载的自动变速器与诸如发动机(内燃发动机)等的动力源之间的 液压动力传递装置的输入侧和输出侧。
背景技术
在搭载有发动机(内燃发动机)的车辆中,自动和最优地设定发动机 和驱动轮之间的变速比的自动变速器已知为适合于根据车辆的驱动条件将 发动机产生的转矩和转速传递给驱动轮的变速器。
例如,使用离合器、制动器和行星齿轮装置设定变速比(档位)的行 星齿轮式变速器和执行变速比的无级调节的带式无级变速器(CVT)作为 车辆上搭载的自动变速器。
带式无级变速器具有围绕设有带轮凹槽(V-凹槽)的初级带轮(输入 侧带轮)和次级带轮(输出带轮)缠绕的带,并且构造成通过同时放宽带 轮之一的带轮凹槽的凹槽宽度和缩窄另一个带轮的带轮凹槽的凹槽宽度, 以便连续改变带相对于每个带轮的缠绕半径(有效直径),以无级的方式 设定变速比。在此带式无级变速器中传递的转矩是对应于在使带和带轮相 互接触的方向上作用的转矩,并且因此,为了向带施加张力,带被带轮夹 紧。
此外,如上所述,在带式无级变速器中通过放宽和缩窄带轮凹槽的凹 槽宽度执行换档变速。具体来说,初级带轮和次级带轮中的每一个包括固 定滑轮和可动滑轮,并且通过使用在可动滑轮的背面侧设置的液压致动器 来沿轴向方向向前和向后移动该可动滑轮执行换档变速。
这样,在带式无级变速器中,带被带轮夹紧以便向带施加张力,另外, 带轮夹紧带的条件被改变以执行换档变速。因此,通过将对应于由发动机 负荷等代表的所需转矩的液压输送给在次级带轮侧的液压致动器以便确保 必要的传递转矩能力,并且通过将用于执行换档变速的液压输送给初级带 轮侧的液压致动器,来同时改变初级带轮的凹槽宽度和次级带轮的凹槽宽 度。
此外,在搭载有自动变速器的车辆中,流体式传递装置例如偶合器或 变矩器等设置在发动机和自动变速器之间。设置有如下锁止离合器的流体 式传递装置作为流体式传递装置而存在,即该锁止离合器使用工作油(作 动油)的油压通过摩擦接合直接连接流体式变速装置的输入侧和输出侧。
此外,在搭载有特征在于锁止离合器的这种流体式传递装置的车辆中, 通过例如利用用作初始压力的包括自动变速器的液压控制的液压控制系统 的液压(主压力)来控制作用在锁止离合器上的液压,执行锁止离合器的 接合和分离(例如,见专利文献1和2)。具体来说,在特征在于锁止离 合器的变矩器中,通过使用锁止压差控制电磁阀和锁止控制阀等来控制变 矩器的接合侧压力室和分离侧压力室之间的差压(锁止差压),并且基于 锁止差压指令值,执行锁止离合器的接合和分离的控制。
在锁止离合器的控制中的一些情况下,在减速时通过加速踏板断开执 行控制锁止离合器的接合的减速锁止控制。对于这种减速锁止控制,为了 例如防止发动机由于车速降低而失速(stalling),通过在可能最低的差压 (不会发生打滑的范围内的低压接合压力)下保持接合可能实现锁止离合 器的快速分离,该可能最低的差压能够经受负转矩例如辅机负荷和在加速 踏板断开时(当未驱动时)的发动机的摩擦等。
此外,在锁止离合器的控制中,在减速锁止控制完成时执行锁止平滑 断开控制。锁止平滑断开控制是用于在抑制减速锁止控制完成时的分离冲 击的同时尽可能快地分离锁止离合器的控制。在特定方面,其是这样的控 制,即在存在减速锁止控制的完成指令(锁止离合器分离指令)时,基于 车速等设定锁止平滑断开控制的分离初始压力,以预定扫掠梯度(恒定变 化率)从分离初始压力逐渐减小锁止差压,并且平滑地分离锁止离合器。
应指出,尽管减速锁止差压(低压接合压力)的学习修正在减速锁止 控制期间是希望的,但是在减速锁止控制期间,锁止离合器需要被可靠地 维持处于接合条件,因此难以执行减速锁止差压的反馈控制以及执行学习 修正。
为此,在常规控制中,为了即使存在控制锁止差压的锁止差压控制电 磁阀的液压特性差别(disparity)或者由于其它个体差异导致的液压控制 差别等,锁止离合器仍不会出现打滑状态,在考虑了液压差别的情况下, 在减速锁止控制期间的减速锁止差压被设定为稍大。下文将参照图9对这 一点进行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8002411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锁定装置的旋转式致动器操纵杆
- 下一篇:防振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