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动二轮车有效
申请号: | 200880023921.2 | 申请日: | 2008-09-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875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31 |
发明(设计)人: | 吉村悠纪;西本晃彦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2J6/04 | 分类号: | B62J6/04;B60Q1/56;B62J15/00;B62J23/00;B62J99/00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李贵亮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二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动二轮车,特别是涉及自动二轮车的尾灯装置的周 边。
背景技术
作为以往的自动二轮车揭示有以下构造:在尾灯装置的主透镜的下 部,例如设置有由合成树脂制的透明板构成的车牌照照射用透镜,利用通 过该车牌照照射用透镜的光源的光来照明配置于车辆的后端部的车牌照 (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0-166937号公报
并且,在上述的专利文献1所述的自动二轮车中,因为设置有由透明 板构成的车牌照照射用透镜,该透明板以与向后上方倾斜而延伸的尾灯装 置的尾灯透镜的下表面相连的状态配置,因此,可以从车辆后方看见通过 该车牌照照射用透镜的光,所以为遮蔽该光需要在尾灯装置的下部设置车 体盖。并且,由于车牌照照射用透镜构成为平面,因此,设计的自由度受 到制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以上的实施例涉及一种自动二轮车,其无需在尾灯装置 的下部设置车体盖,而从车辆后方无法看到通过车牌照照射用透镜的光, 并能够提高尾灯装置的设计的自由度。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观点,一种自动二轮车具有:覆盖车体后部的后罩、 配置于后罩的后端部且在后方具有主透镜的尾灯装置、覆盖后轮的上方的 后挡泥板、设置于后挡泥板的车牌照,在该自动二轮车中,尾灯装置在主 透镜上具有车牌照照射口和车牌照照射用透镜,该车牌照照射口将光源的 光导向车牌照,该车牌照照射用透镜配置于车牌照照射口,在主透镜的下 表面形成有作为车牌照照射口的凹部,该凹部朝向上方陷入,并且以前壁 向后上方倾斜的方式形成。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观点,在上述第一观点的自动二轮车中,在车辆后 方观察的情况下,车牌照照射用透镜形成为与主透镜的后表面的下边缘的 圆弧形状大致一致的形状,且配置为收纳于圆弧形状的区域中。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观点,在上述第一或第二观点的自动二轮车中,所 述凹部的前端缘配置在后罩的开口缘附近。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观点,在上述第一~第三中任一观点的自动二轮车 中,尾灯装置的反射器的下部的折返部与车牌照照射口的前端部附近重叠 地配置。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观点,在上述第一~第四中任一观点的自动二轮车 中,车牌照照射用透镜形成为多面及曲面。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观点,在上述第一~第五中任一观点的自动二轮车 中,主透镜呈模拟消声器的形状,为大致圆筒状且以主透镜的下表面比后 罩更向后方膨出的方式形成。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观点的自动二轮车,尾灯装置在主透镜上具有将光 源的光导向车牌照的车牌照照射口和配置于车牌照照射口的车牌照照射 用透镜,而在主透镜的下表面形成有作为车牌照照射口的凹部,该凹部朝 向上方陷入且以前壁向后上方倾斜的方式形成,因此,由于车牌照照射用 透镜配置于凹部的内侧,从而无需在尾灯装置的下部设置车体盖,而从车 辆后方无法看到通过车牌照照射用透镜的光。另外,由于凹部的前壁向后 上方倾斜,所以能够将来自车牌照照射用透镜的照射范围向前方扩大。由 此,能够将车牌照配置于前方,进而能够将后挡泥板的后端部配置于前方。
根据上述第二观点的自动二轮车,在车辆后方观察的情况下,车牌照 照射用透镜形成为与主透镜的后表面的下边缘的圆弧面大致一致的形状, 且配置为收纳于圆弧形状的区域中,因此,能够防止从主透镜的后面透过 车牌照照射用透镜而看见。并且,因为照射的光可以沿着圆弧方向向车辆 左右方向投射光,因此照射范围在宽度方向上扩大,能过有效地照射车牌 照。
根据上述第三观点的自动二轮车,凹部的前端缘配置于后罩的开口缘 附近,因此,在车辆后方观察的情况下,凹部的前端缘与后罩的开口缘大 致一致。由此,可以使凹部的前端缘不显眼,能够提高自动二轮车的外观 性。
根据上述第四观点的自动二轮车,尾灯装置的反射器的下部的折返部 与车牌照照射口的前端部附近重叠地配置,因此,使光不通过车牌照照射 口的前端部向前方透过,由此能够使透过光在凹部的前端缘不折射,使前 端缘不显眼。
根据上述第五观点的自动二轮车,车牌照照射用透镜形成为多面及曲 面,因此,能够适应尾灯装置的形状地形成车牌照照射用透镜。由此,能 够提高尾灯装置的设计的自由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8002392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自行车传动装置的换档控制器
- 下一篇:冷轧板可磷化性的检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