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带涡轮增压器的内燃机有效
| 申请号: | 200880022107.9 | 申请日: | 2008-09-0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884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31 | 
| 发明(设计)人: | 加藤吉郎;大木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F02B37/10 | 分类号: | F02B37/10;F02B37/12;F02B37/24;F02D23/00;F02D43/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方亿思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柳春雷;南 霆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涡轮 增压 内燃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带涡轮增压器的内燃机,为在加速时辅助设在排气通道中 的涡轮增压器的涡轮叶轮的旋转驱动,而将储存在蓄压容器内的压力供应 给涡轮叶轮。
背景技术
已公知为提高内燃机的输出而在内燃机上安装增压器。其中包括涡轮 增压器,通过排出气体使涡轮的涡轮叶轮旋转驱动,并通过该涡轮叶轮的 旋转使压缩机的压缩机叶轮旋转,对内燃机进行增压。
然而,在涡轮增压器中由于从踩下加速踏板到呈现吸入空气的增压效 果为止存在时滞,因此有发动机输出的响应性不足的缺点。专利文献1公 开了为克服该缺点而设计的涡轮增压器的加速装置。专利文献1的该装置 具有能够按照发动机运转状态来向排气口与涡轮机之间供应辅助空气的空 气供应机构,该空气供应机构包括:泵;能够对从该泵喷出的压缩空气进 行蓄能并保持的储存罐;以及将该储存罐内的压缩空气供应到排气口与涡 轮机之间的阀机构。并且,当在发动机转速处于低速旋转区域之际踩下加 速踏板而要紧急加速车辆时排出气体的温度或压力低时,阀机构被控制以 使其将储存罐内的压缩空气供应给排气通道。
另一方面,为在从低速至高速的所有区域内使发动机输出扭矩提高, 具有涡轮增压器(可变喷嘴涡轮增压器)的内燃机的实用化得到了加强, 所述涡轮增压器在涡轮增压器的涡轮机的排气入口部上配设了可变喷嘴叶 片。即使在上述可变喷嘴涡轮增压器中,在从低负载状态开始加速的瞬间 增压的开始也同样会延迟,即发生上述时滞。因此,谋求一种在此刻迅速 开始增压的技术,作为一个例子,专利文件2公开了为克服上述问题而设 计的内燃机用增压控制装置。专利文献2的该装置包括:加速请求判断单 元,判断有无驾驶员的加速请求;辅助单元,将空气罐的正压供应给涡轮 转子而辅助涡轮转子的驱动,所述空气罐的正压是对通过空气压缩机所产 生的正压进行蓄能而来的;以及控制单元,当加速请求判读单元判断为有 驾驶员的加速请求时使辅助单元动作。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文献特开昭62-27622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文献特开2006-10502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在所述专利文献1记载的装置和所述专利文献2记载的装置中,当有 加速请求时将气体供应给涡轮增压器的涡轮机。然而,由于其供应时期没 有确定,因而会产生在该供应时期不能切实地辅助涡轮叶轮的旋转或在内 燃机和车辆中产生驾驶员不希望的加速的问题。另外,从车辆的小型化等 观点而言,增大储存压力的容器的尺寸是有限的,因此储存在该容器中能 够一次供应给涡轮机的压力和气体量是有限的。因此,希望在能够发挥最 佳的效果的时期从容器向涡轮叶轮进行压力供应。
因此,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发明的,其目的在于,当存在加速请 求时有效地活用储存在容器中的压力,提高涡轮增压器的响应性。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带涡轮增压器的内燃机包括:涡轮增压 器,该涡轮增压器包括具有设在排气通道上的涡轮叶轮的涡轮机;控制 阀,被设置以能够向所述涡轮叶轮供应蓄压容器内的压力;以及控制阀控 制单元,控制所述控制阀使其开阀,所述控制阀用于在进行加速时将所述 蓄压容器内的压力供应给所述涡轮叶轮以用于辅助所述涡轮叶轮的旋转驱 动,其特征在于,包括:加速请求判断单元,判断有无加速请求;以及抑 制单元,当通过该加速请求判断单元判断为具有加速请求时,从该判断时 开始到经过预定时间为止使所述控制阀控制单元抑制所述控制阀的开阀开 度,所述控制阀控制单元用于对从所述蓄压容器向所述涡轮叶轮的压力供 应进行抑制。
由于具有上述结构,在本发明的带涡轮增压器的内燃机中,从通过加 速请求判断单元判断为具有加速请求时开始抑制控制阀的开阀开度直到经 过预定时间为止,对从蓄压容器供应压力进行抑制。由此,从具有加速请 求到经过预定时间后对涡轮叶轮供应压力,所述压力有利于辅助涡轮叶轮 的驱动。因此,能够有效地活用储存在蓄压容器中的压力,并切实地提高 涡轮增压器的响应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8002210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