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动力传递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0880018615.X | 申请日: | 2008-05-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804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24 |
| 发明(设计)人: | 高井和彦;平渡末二;深泽俊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电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D9/00 | 分类号: | F16D9/00;F16H35/10 |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方晓虹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动力 传递 装置 | ||
1.一种动力传递装置,通过连结部来连结朝同一方向旋转的被驱动体和驱动该被驱动体的驱动体,将驱动体的转矩朝被驱动体传递,并在被驱动体的驱动负载超过了规定值时将来自驱动体的转矩的传递切断,该动力传递装置的所述连结部通过将正转矩传递部件和负转矩传递部件这些彼此不同的部件组合而构成,所述正转矩传递部件传递正旋转方向的转矩并在所述被驱动体的驱动负载超过了规定值时通过自身的断裂将来自驱动体的转矩的传递切断,所述负转矩传递部件可传递逆旋转方向的转矩,其特征在于,
设置有预张力产生结构,在将所述正转矩传递部件和所述负转矩传递部件组合后,所述预张力产生结构同时产生彼此相反方向的预张力,即、在所述正转矩传递部件上产生拉伸方向的预张力,在所述负转矩传递部件上产生压缩方向的预张力,
所述预张力产生结构采用使所述负转矩传递部件塑性变形的结构构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负转矩传递部件上设置椭圆形状或长孔形状的贯通孔,通过在所述负转矩传递部件上向所述贯通孔的短轴方向加载压缩负载而使该负转矩传递部件塑性变形,所述负转矩传递部件以及正转矩传递部件通过该塑性变形分别受到所述彼此相反方向的预张力。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负转矩传递部件具有弯曲形状部,通过对该负转矩传递部件的弯曲形状部加载使弯曲减少的方向上的负载而使该负转矩传递部件塑性变形,所述负转矩传递部件以及正转矩传递部件通过该塑性变形分别受到所述彼此相反方向的预张力。
4.一种动力传递装置,通过连结部来连结朝同一方向旋转的被驱动体和驱动该被驱动体的驱动体,将驱动体的转矩朝被驱动体传递,并在被驱动体的驱动负载超过了规定值时将来自驱动体的转矩的传递切断,该动力传递装置的所述连结部通过将正转矩传递部件和负转矩传递部件这些彼此不同的部件组合而构成,所述正转矩传递部件传递正旋转方向的转矩并在所述被驱动体的驱动负载超过了规定值时通过自身的断裂将来自驱动体的转矩的传递切断,所述负转矩传递部件可传递逆旋转方向的转矩,其特征在于,
设置有预张力产生结构,在将所述正转矩传递部件和所述负转矩传递部件组合后,所述预张力产生结构同时产生彼此相反方向的预张力,即、在所述正转矩传递部件上产生拉伸方向的预张力,在所述负转矩传递部件上产生压缩方向的预张力,
所述预张力产生结构具有对所述负转矩传递部件加载压缩负载、通过自身的转动而能够调整该压缩负载的压缩负载调整结构,
所述压缩负载调整结构由与所述负转矩传递部件的一端卡合的凸轮部件构成,所述负转矩传递部件以及正转矩传递部件通过该凸轮部件的转动分别受到所述彼此相反方向的预张力。
5.一种动力传递装置,通过连结部来连结朝同一方向旋转的被驱动体和驱动该被驱动体的驱动体,将驱动体的转矩朝被驱动体传递,并在被驱动体的驱动负载超过了规定值时将来自驱动体的转矩的传递切断,该动力传递装置的所述连结部通过将正转矩传递部件和负转矩传递部件这些彼此不同的部件组合而构成,所述正转矩传递部件传递正旋转方向的转矩并在所述被驱动体的驱动负载超过了规定值时通过自身的断裂将来自驱动体的转矩的传递切断,所述负转矩传递部件可传递逆旋转方向的转矩,其特征在于,
设置有预张力产生结构,在将所述正转矩传递部件和所述负转矩传递部件组合后,所述预张力产生结构同时产生彼此相反方向的预张力,即、在所述正转矩传递部件上产生拉伸方向的预张力,在所述负转矩传递部件上产生压缩方向的预张力,
所述预张力产生结构形成为这样的机构:在以一端部为中心可转动地组装的所述负转矩传递部件的另一端部上形成有在使该负转矩传递部件转动时可对正转矩传递部件加载拉伸方向的负载的圆弧状端面,通过该负转矩传递部件的转动,在正转矩传递部件上产生所述拉伸方向的负载引起的拉伸方向的预张力,同时作为其反作用力而在所述负转矩传递部件上产生压缩方向的预张力。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动力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负转矩传递部件的所述圆弧状端面形成为这样的形状:在所述负转矩传递部件转动时,该圆弧状端面相对于设于正转矩传递部件的与所述负转矩传递部件的转动中心侧相反一侧的端部上的、可在正转矩传递部件的拉伸方向上与正转矩传递部件的端部一体移动的中间部件接触并卡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电有限公司,未经三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80018615.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