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芳基醚哒嗪酮衍生物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880018485.X 申请日: 2008-05-02
公开(公告)号: CN101678214A 公开(公告)日: 2010-03-24
发明(设计)人: F·施蒂贝尔;O·沙特;D·多施;A·布劳卡特 申请(专利权)人: 默克专利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A61P35/00 分类号: A61P35/00;A61K31/501;A61K31/50;C07D237/14;C07D401/12;C07D403/06;C07D403/12;C07D413/12
代理公司: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代理人: 黄革生;贾士聪
地址: 德国达*** 国省代码: 德国;DE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芳基醚哒嗪酮 衍生物
【说明书】:

发明背景

本发明的目的是发现具有有价值的性质的新化合物,特别是能用于制 备药剂的那些新化合物。

本发明涉及化合物和化合物的用途,其中激酶、特别是酪氨酸激酶和 /或丝氨酸/苏氨酸激酶的信号转导的抑制、调节和/或调控发挥作用,本发 明还涉及包含这些化合物的药物组合物和这些化合物用于治疗激酶诱导 的疾病的用途。

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化合物和化合物的用途,其中Met激酶的信号 转导的抑制、调节和/或调控发挥作用。

实现细胞调节的主要机制之一是通过跨膜胞外信号转导来进行的,该 转导转而调控细胞内的生化路径。蛋白质磷酸化代表一种过程,通过该过 程胞内信号在分子与分子间传播,最终导致细胞应答。这些信号转导级联 受到高度调节并且经常重叠,这一点可由存在许多蛋白激酶以及磷酸酶而 看出。蛋白质磷酸化主要发生在丝氨酸、苏氨酸或酪氨酸残基上,因此已 经按照其磷酸化位点的特异性对蛋白激酶进行了分类,即丝氨酸/苏氨酸激 酶和酪氨酸激酶。由于磷酸化是细胞内的这类遍在过程并且由于细胞表型 主要受这些路径的活性影响,所以目前认为许多疾病状态和/或疾病可归因 于激酶级联分子组分的异常活化或功能突变。因此,已经有大量的关注致 力于表征这些蛋白质和能调控其活性的化合物(就综述而言,参见: Weinstein-Oppenheimer等人,Pharma.&.Therap.,2000,88,229-279)。

S.Berthou等人在Oncogene,第23卷,第31期,第5387-5393页(2004) 中描述了受体酪氨酸激酶Met在人瘤形成中的作用和抑制HGF(肝细胞生 长因子)依赖性Met活化的可能性。其中描述的抑制剂SU11274(一种吡咯- 二氢吲哚化合物)可能适用于对抗癌症。J.G.Christensen等人在Cancer Res.2003,63(21),7345-55中描述了另一种用于癌症治疗的Met激酶抑制 剂。H.Hov等人在Clinical Cancer Research,第10卷,6686-6694(2004) 中报道了另一种用于对抗癌症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化合物PHA-665752 (一种吲哚衍生物)针对HGF受体c-Met起作用。此外,其中还报道了HGF 和Met对各种形式的癌症例如多发性骨髓瘤的恶变过程有很大作用。

因此,需要合成特异性地抑制、调节和/或调控酪氨酸激酶和/或丝氨 酸/苏氨酸激酶、特别是Met激酶的信号转导的小化合物,这是本发明的目 标。

已经发现本发明的化合物及其盐具有非常有价值的药理学性质,同时 耐受性良好。

本发明特别涉及抑制、调节和/或调控Met激酶的信号转导的式I化合 物、包含这些化合物的组合物和其用于在哺乳动物中治疗Met激酶-诱导 的疾病和不适(complaints)的使用方法,所述疾病和不适如血管生成、癌症、 肿瘤形成、生长和传播、动脉硬化、眼部疾病如年龄诱导的黄斑变性、脉 络膜新血管形成和糖尿病性视网膜病、炎性疾病、关节炎、血栓形成、纤 维化、肾小球肾炎、神经变性、银屑病、再狭窄、伤口愈合、移植物排斥、 代谢疾病和免疫系统的疾病,还有自身免疫性疾病、肝硬化、糖尿病和血 管的疾病,还有不稳定性(instability)和渗透性(permeability)等。

能用Met激酶抑制剂治疗实体瘤,特别是快速生长的肿瘤。这些实体 瘤包括单核细胞白血病、脑癌、泌尿生殖道癌症、淋巴系统癌症、胃癌、 喉癌和肺症,包括肺腺癌和小细胞肺癌。

本发明涉及用于预防和/或治疗与Met激酶活性失调或紊乱有关的疾 病的调节、调控或抑制Met激酶的方法。特定地,式I化合物还能用于治 疗某些形式的癌症。式I化合物还能用于在某些现有癌症化疗中提供相加 或协同作用,和/或能用于恢复某些现有癌症化疗和放疗的功效。

式I化合物还能用于分离和研究Met激酶的活性或表达。此外,它们 特别适合用在与Met激酶活性失调或紊乱有关的疾病的诊断方法中。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默克专利有限公司,未经默克专利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8001848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