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脂肪酸酯的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880018456.3 | 申请日: | 2008-06-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799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24 |
发明(设计)人: | 关雄一郎;片山孝信;山本胜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花王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11C3/10 | 分类号: | C11C3/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尚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龙 淳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脂肪酸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过使用固体催化剂、由油脂和低级醇制造脂肪酸烷 基酯的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通过使甘油三酯为主要成分的油脂和低级醇进行酯交换来制 造脂肪酸烷基酯的方法,已知有多种方法。在该反应中,例如在 JP-A56-65097中,使用碱催化剂,分离在多段反应中生成的甘油,并 促进反应。然而,由于使用了均相催化剂,所以在酯交换反应后,必 须进行中和/除去催化剂的工序,甘油的精制工序也变得复杂。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WO-A 05/021697中报道了使用固体酸催化剂 制造脂肪酸烷基酯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脂肪酸烷基酯的制造方法,该方法以油脂和碳原 子数为1~5的低级醇作为反应原料,使用固体催化剂制造脂肪酸烷基 酯,在使得油脂的转化率为50摩尔%以上的反应体系中的反应原料和 反应生成物形成单一液相的状态下进行反应。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脂肪酸烷基酯的制造方法,该方法以油脂和碳 原子数为1~5的低级醇作为反应原料,使用固体催化剂在多个反应段 制造脂肪酸烷基酯,在使得油脂的转化率最大的反应段的反应体系中 的反应原料和反应生成物形成单一液相的状态下进行反应。
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包括下述工序1和2的脂肪醇的制造方 法。
工序1:使用固体催化剂,以油脂和碳原子数为1~5的低级醇作 为反应原料,在使得油脂的转化率为50摩尔%以上的反应体系中的反 应原料和反应生成物形成单一液相的状态、或油脂的转化率最大的反 应段的反应体系中的反应原料和反应生成物形成单一液相的状态下, 进行反应,接着从得到的反应物中分离低级醇,进一步进行油水分离, 得到含有脂肪酸烷基酯的油相。
工序2:使在工序1中得到的含有脂肪酸烷基酯的油相与氢反应, 得到脂肪醇。
WO-A 05/021697的实施例中公开了在低级醇发生气化的条件下、 及甘油发生相分离的条件下的反应,但在抑制反应速度降低、以及抑 制由于使用固体酸催化剂而产生的新问题的副产物方面,仍然存在问 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脂肪酸烷基酯的制造方法,即使在反应末期,也 能保持催化剂活性,抑制反应速度降低,并且抑制甘油和低级醇反应 副产生成的甲氧基丙二醇等副产物的增加,以高效率、高收率制造脂 肪酸烷基酯。
在本发明中,反应体系中的反应原料和反应生成物形成单一液相 的状态是指,不存在甘油的相分离,作为反应原料的油脂和碳原子数 为1~5的低级醇、作为反应生成物的脂肪酸烷基酯和甘油以单一液相 存在的状态。
根据本发明的制造方法,由于甘油不发生相分离,因此能够抑制 甘油在催化剂的活性点上的吸附中毒,其结果,特别是在反应末期也 能保持催化剂活性,抑制反应速度降低,控制催化剂的使用量。并且, 由于甘油不发生相分离,催化剂表面的甘油浓度不会升高,能够抑制 甘油和低级醇反应副产生成的副产物的增加。并且,由于低级醇没有 气化,能够增大液相中的低级醇的浓度,抑制反应速度的降低。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例1和比较例1中反应时间与油层中的残留率- 平衡残留率值之间的关系的图。
图2是实施例1和比较例1的反应中的甲酯-甘油-甲醇的相图。
图3表示图2的部分放大,明确表示图2中的比较例1的数据。
具体实施方式
[脂肪酸烷基酯的制造方法(工序1)]
作为本发明所使用的油脂,可以举出天然的植物性油脂和动物性 油脂。作为植物性油脂,可以举出椰子油、棕榈油、棕榈仁油等,作 为动物性油脂,可以举出牛脂、猪脂、鱼油等。
除此之外,油脂中还可以含有脂肪酸、碳水化合物、糖类、蛋白 质等。作为使用的油脂的酸价(mg-氢氧化钾/g-油脂),没有特别的限 定。但是,从抑制催化剂劣化的观点出发,优选使用15以下、更优选 9以下、进一步优选6以下的酸价的油脂。
作为本发明所使用的碳原子数为1~5的低级醇,具体而言,可以 举出甲醇、乙醇、丙醇等。特别是从低成本和容易回收的观点出发, 优选甲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花王株式会社,未经花王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8001845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