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催化剂前体物质及使用该催化剂前体物质的催化剂有效
| 申请号: | 200880011259.9 | 申请日: | 2008-04-0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52176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17 |
| 发明(设计)人: | 高津幸三;河岛义实;仲井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出光兴产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B01J23/80 | 分类号: | B01J23/80;B01J37/03;B01J37/08;C01B3/16;C01B3/32;C01B3/48;C07B61/00;C07C29/154;C07C31/04;H01M8/06 |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吴 娟;孙秀武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催化剂 物质 使用 | ||
1.催化剂前体物质,其特征在于,含有铜、锌与铝,具有在 晶面间距为与 处显示宽峰的X射线衍射图案。
2.权利要求1的催化剂前体物质,其中,X射线衍射图案还 在晶面间距为处显示宽峰。
3.权利要求1的催化剂前体物质,所述催化剂前体物质还含 有周期表2~14族元素的至少一种元素。
4.权利要求1的催化剂前体物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将含有铜盐、锌盐与铝盐的溶液和含有碱金属氢氧化物或碱土金 属氢氧化物的溶液混合,将混合液的pH调整为8~11.5的范围, 进行沉淀。
5.权利要求4的催化剂前体物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含有铜盐、锌盐与铝盐的溶液中的金属成分的原子比为以下范 围:
Cu/(Cu+Zn+Al)=0.1-0.9、Zn/Cu=0.05-1.0、Zn/Al=0.05-1.5。
6.权利要求5的催化剂前体物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含有铜盐、锌盐与铝盐的溶液中的金属成分的原子比为以下范 围:
Cu/(Cu+Zn+Al)=0.2-0.9、Zn/Cu=0.1-0.9、Zn/Al=0.1-1.0。
7.权利要求4~6中任一项的催化剂前体物质的制造方法,其 中,碱金属氢氧化物为氢氧化钠。
8.铜-锌-铝催化剂,所述催化剂通过将权利要求1~3中任一 项的催化剂前体物质煅烧而得到。
9.铜-锌-铝催化剂,所述催化剂通过将权利要求1~3中任一 项的催化剂前体物质在200℃~600℃下煅烧而得到。
10.权利要求8的铜-锌-铝催化剂,其中,以催化剂成分整体 为100%质量时,催化剂成分的比例如下:氧化铜成分为10~90% 质量、氧化锌成分为5~60%质量以及氧化铝成分为5~60%质量, 并且比表面积为50~500m2/g。
11.权利要求9的铜-锌-铝催化剂,其中,以催化剂成分整体 为100%质量时,催化剂成分的比例如下:氧化铜成分为10~90% 质量、氧化锌成分为5~60%质量以及氧化铝成分为5~60%质量, 并且比表面积为50~500m2/g。
12.权利要求8的铜-锌-铝催化剂,其中,以催化剂成分整体 为100%质量时,催化剂成分的比例如下:氧化铜成分为30~90% 质量、氧化锌成分为5~40%质量以及氧化铝成分为5~40%质量, 并且比表面积为100~200m2/g,铜表面积为20m2/g以上,一氧化 碳吸附量为20~100μmol/g,CuO微晶粒径为以下。
13.权利要求9的铜-锌-铝催化剂,其中,以催化剂成分整体 为100%质量时,催化剂成分的比例如下:氧化铜成分为30~90% 质量、氧化锌成分为5~40%质量以及氧化铝成分为5~40%质量, 并且比表面积为100~200m2/g,铜表面积为20m2/g以上,一氧化 碳吸附量为20~100μmol/g,CuO微晶粒径为以下。
14.权利要求8~13中任一项的铜-锌-铝催化剂,所述催化剂 是水煤气变换用催化剂。
15.权利要求8~13中任一项的铜-锌-铝催化剂,所述催化剂 是甲醇水蒸气改质用催化剂、甲醇合成用催化剂或脱硫催化剂。
16.一氧化碳转化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权利要求14的 铜-锌-铝催化剂,在150~400℃下通过水煤气变换反应降低含有一 氧化碳的含氢气体中的一氧化碳浓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出光兴产株式会社,未经出光兴产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80011259.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池生产线机台间流槽传送装置
- 下一篇:一种保湿羽毛球网球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