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内燃机的排气净化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880005757.2 | 申请日: | 2008-0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17106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30 |
发明(设计)人: | 藤原孝彦;河合将昭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01N3/28 | 分类号: | F01N3/28;B01D53/86;B01D53/94;F01N3/02;F01N3/24;F02D41/04;F02D41/14;F02D45/00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高培培;车 文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燃机 排气 净化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对内燃机的废气进行净化的排气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排气净化装置,在发动机 的排气口串联配置有:碳除去器,具有进行碳的除去的催化剂层;三 元催化剂器,具有进行氮氧化物NOx、碳化氢HC、一氧化碳CO的氧 化还原的三元催化剂层。根据该现有技术,能够对三元成分(NOx、 HC、CO)和主要包含碳的粒子状物质PM进行净化。
另外,作为与本发明相关的文献,申请人除了上述文献之外,还 知道下述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实开平4-3442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实开昭64-3017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昭60-4311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在配置于内燃机的排气通路中的排气净化装置中,例如为了降低 冷起动的排气排放物,对催化剂的暖机性能要求较高。但是,上述以 往的排气净化装置,对于兼顾通过确保催化剂的暖机性能而带来的排 气排放物的减少和粒子状物质PM的除去这一点,没有给予任何考虑。 关于该点,上述现有技术在实现能够良好地兼顾排气排放物的减少和 粒子状物质PM的除去的方面仍然留有探讨的余地。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做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良好 地兼顾排气排放物的减少和粒子状物质PM的除去的内燃机的排气净 化装置。
第一发明的特征在于,具备:微粒过滤器,配置在内燃机的排气 通路中,捕集废气中所含有的粒子状物质;上游侧三元催化剂,配置 在所述微粒过滤器的上游侧的排气通路中;以及下游侧三元催化剂, 配置在所述微粒过滤器的下游侧的排气通路中,具有氧吸贮能力,所 述上游侧三元催化剂不具有氧吸贮能力或具有比所述下游侧三元催化 剂小的氧吸贮能力。
此外,第二发明如第一发明所述,其特征在于,还具备:空燃比 传感器,配置在所述下游侧三元催化剂的下游侧的排气通路中,取得 与排气空燃比相关的信息;以及反馈单元,基于所述空燃比传感器的 输出进行燃料喷射量的校正,所述下游侧三元催化剂是接受所述反馈 单元对氧供给量的调整的催化剂。
此外,第三发明如第二发明所述,其特征在于,还具备上游侧空 燃比传感器,所述上游侧空燃比传感器配置在所述上游侧三元催化剂 的上游侧的排气通路中,取得与排气空燃比相关的信息,所述反馈单 元包括:主反馈单元,基于所述上游侧空燃比传感器的输出,校正燃 料喷射量以使所述上游侧三元催化剂的上游的排气空燃比变为目标空 燃比;以及副反馈单元,基于所述空燃比传感器的输出,对由所述主 反馈单元进行的所述校正实施修正。
第四发明如第一至第三发明中任一项所述,其特征在于,所述下 游侧三元催化剂的容量比所述上游侧三元催化剂的容量大。
第五发明如第一至第四发明中任一项所述,其特征在于,所述上 游侧三元催化剂的长度为20~50mm。
此外,第六发明的特征在于,具备:带催化剂的微粒过滤器,配 置在内燃机的排气通路中,具有捕集废气中所含有的粒子状物质的功 能和三元催化剂功能;以及下游侧三元催化剂,配置在所述带催化剂 的微粒过滤器的下游侧的排气通路中,具有氧吸贮能力,所述带催化 剂的微粒过滤器不具有氧吸贮能力或具有比所述下游侧三元催化剂小 的氧吸贮能力。
此外,第七发明如第六发明所述,其特征在于,还具备:空燃比 传感器,配置在所述下游侧三元催化剂的下游侧的排气通路中,取得 与排气空燃比相关的信息;以及反馈单元,基于所述空燃比传感器的 输出进行燃料喷射量的校正,所述下游侧三元催化剂是接受所述反馈 单元对氧供给量的调整的催化剂。
此外,第八发明如第七发明所述,还具备:上游侧空燃比传感器, 该上游侧空燃比传感器配置在所述带催化剂的微粒过滤器的上游侧的 排气通路中,取得与排气空燃比相关的信息,所述反馈单元包括:主 反馈单元,基于所述上游侧空燃比传感器的输出,校正燃料喷射量以 使所述带催化剂的微粒过滤器的上游的排气空燃比变为目标空燃比; 以及副反馈单元,基于所述空燃比传感器的输出,对由所述主反馈单 元进行的所述校正实施修正。
此外,第九发明如第六至第八发明中的任一项所述,所述下游侧 三元催化剂的容量比所述带催化剂的微粒过滤器中具有三元催化剂功 能的部位的容量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8000575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