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含有碳化生物聚合物和碳纳米管的复合材料无效
| 申请号: | 200880005004.1 | 申请日: | 2008-01-3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89430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31 |
| 发明(设计)人: | M·喀戴克;M·瓦驰勒;E·雷姆恩杜-皮尼洛;F·比古因 | 申请(专利权)人: | SGL碳股份公司;国家科研中心;奥尔良大学 |
| 主分类号: | H01G9/058 | 分类号: | H01G9/058;H01G9/155;C01B31/02 |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陈季壮 |
| 地址: | 德国威***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含有 碳化 生物 聚合物 纳米 复合材料 | ||
1.一种含有碳纳米管和碳质材料的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碳质材料为富含 杂原子的生物聚合物的碳化残留物,其中生物聚合物的碳化残留物为导电性, 并且经XPS测得具有至少6%的杂原子含量。
2.权利要求1的复合材料,其中碳质材料为富含杂原子的海藻的碳化残留 物,并且是导电性的,经XPS测得具有至少6%的杂原子含量。
3.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碳纳米管选自含有多壁碳纳米 管、单壁碳纳米管和碳纳米纤维或其混合物的组。
4.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复合材料中碳纳米管的重量分 数至少为5%。
5.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碳化残留物的电导率至少为 0.2S/cm。
6.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通过XPS技术测量,碳化残留 物的氧原子含量至少为6原子%。
7.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碳化残留物中XPS测得的氮和 氧总含量至少为8原子%。
8.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聚合物为海藻中含有 的生物聚合物。
9.权利要求8所述的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聚合物为含有褐藻酸、 褐藻酸盐、琼脂、ι-卡拉胶、κ-卡拉胶和甲壳素的组中任一物质。
10.权利要求2或8所述的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海藻为红藻、褐藻 或含琼脂丰富的海藻。
11.权利要求2或8所述的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海藻选自含有淡黑 巨藻、塞内加尔鸡冠菜和钩沙菜的组中的任意一种。
12.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碳质材料分散在碳纳米 管的表面。
13.一种用以获得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材料的方法,包括以 下步骤:
在生物聚合物或海藻前体中均相分散碳纳米管,从而形成一个含有碳纳米 管和生物聚合物或海藻的前体复合物,以及,
在550到1000℃温度范围内,在惰性气氛下碳化前体复合物,并且不进行 活化处理。
14.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碳纳米管选自含有多壁碳纳米管、 单壁碳纳米管和碳纳米纤维或其混合物的组。
15.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聚合物为海藻中含有的 生物聚合物。
16.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聚合物为含有褐藻酸、 褐藻酸盐、琼脂、ι-卡拉胶、κ-卡拉胶和甲壳素的组中任一物质。
17.权利要求13或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海藻为红藻、褐藻或 含琼脂丰富的海藻。
18.权利要求13或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海藻选自含有淡黑巨 藻、塞内加尔鸡冠菜和钩沙菜的组中的一种。
19.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10K/min加热速度进行加热, 直至达到低于热重分析测得的热引发生物聚合物或海藻重量损失的600℃最高 温度水平的温度,并在该温度下保温3小时,从而进行碳化。
20.电化学电容器的电极,所述电极包括一种电荷-储存材料、一种粘合剂 以及可选的一种导电辅助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荷-储存材料为权利要求1-12 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材料。
21.权利要求20所述的电极,其特征在于,采用水系电解液、在0V到最 大可逆充电/放电电压范围内、0.2A/g恒电流下,得到重量比电容至少为230F/g。
22.权利要求20所述的电极,其特征在于采用水系电解液、在0V到最大 可逆充电/放电电压范围内、0.2A/g恒电流下得到体积比电容至少为220F/cm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SGL碳股份公司;国家科研中心;奥尔良大学,未经SGL碳股份公司;国家科研中心;奥尔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80005004.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