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升压系统的故障诊断装置、升压电路的控制装置以及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0880004985.8 | 申请日: | 2008-0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11533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23 |
发明(设计)人: | 光谷典丈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2M3/155 | 分类号: | H02M3/155;B60K6/445;B60L3/00;B60L11/14;B60W10/08;B60W20/00;F02D4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段承恩;杨光军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升压 系统 故障诊断 装置 电路 控制 以及 车辆 | ||
1.一种升压系统的故障诊断装置,所述升压系统包括大气压传感器 (250)、升压电路(242)和控制部(312、313),并且被搭载于具有内 燃机(120)的车辆(100),其中,所述大气压传感器(250)检测大气压 并将检测出的所述大气压作为第一检测结果进行输出,所述升压电路(242) 对输入电压进行升压并输出输出电压,所述控制部(312、313)根据所述 第一检测结果来控制所述升压电路(242)的所述输出电压,该故障诊断装 置具备:
物理量传感器(126),其将所述内燃机(120)的进气压作为随着所 述大气压而变化的物理量来进行检测,将检测出的所述物理量作为第二检 测结果进行输出;和
诊断部(311),其根据所述第一检测结果和所述第二检测结果来诊断 所述大气压传感器(250)的故障,
所述诊断部(311),根据所述内燃机(120)停止之前的所述内燃机 (120)的工作状况,确定从所述内燃机(120)已停止的时刻到开始诊断 所述大气压传感器(250)的期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压系统的故障诊断装置,其中,
所述诊断部(311),在所述内燃机(120)已停止的情况下,在所述 内燃机(120)的所述进气压变为实质上等于所述大气压后,开始诊断所述 大气压传感器(25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压系统的故障诊断装置,其中,
所述诊断部(311),在所述内燃机(120)工作时,在作为用于使所 述进气压稳定的条件而预先确定的条件成立时,诊断所述大气压传感器 (25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升压系统的故障诊断装置,其中,
所述内燃机(120)具有用于调整自身的进气量的节气门(114),
所述诊断部(311),根据预先确定的、所述进气压相对于所述节气门 的开度的变化率和所述节气门的所述开度,推定所述内燃机(120)的所述 进气压,
所述开度大于预定值的情况下的所述变化率,相比于所述开度小于所 述预定值的情况下的所述变化率,被确定得较小,
所述预先确定的条件为如下条件:所述节气门(114)的所述开度变为 预定值以上、且所述诊断部(311)推定出的所述内燃机(120)的所述进 气压与所述第二检测结果的差处于预定范围内的状态持续一定时间以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升压系统的故障诊断装置,其中,
在所述内燃机(120)上设有测量所述内燃机(120)的进气量的空气 流量计(124),
所述诊断部(311),预先保持所述内燃机(120)在预定的大气压下 工作的情况下的所述内燃机(120)的所述进气量的理论量,根据所述理论 量与所述空气流量计(124)的测量值来算出所述第二检测结果与所述预定 的大气压下的所述进气压的理论压的压力差,对所述预定的大气压加上所 述压力差来算出用于与所述第一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的比较值,在所述第一 检测结果和所述比较值的差处于容许范围内的情况下,判定为所述大气压 传感器(250)正常,在所述第一检测结果与所述比较值的差处于所述容许 范围以外的情况下,判定为所述大气压传感器(250)异常。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压系统的故障诊断装置,其中,
所述诊断部(311),在所述第一检测结果与所述第二检测结果的差处 于容许范围内的情况下,判定为所述大气压传感器(250)正常,
所述容许范围被预先确定为在所述内燃机(120)停止时和所述内燃机 (120)工作时是不同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升压系统的故障诊断装置,其中,
所述诊断部(311),从所述第二检测结果减去所述第一检测结果,判 定其减法运算结果是否处于所述容许范围内,
所述容许范围的下限值是负值,
所述容许范围的上限值是比所述下限值的绝对值小的正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80004985.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船体纵骨焊接跟踪装置
- 下一篇:一种高强度耐磨钢板车斗的焊接方法及焊装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