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密封用膜及使用其的半导体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0880000239.1 | 申请日: | 2008-01-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42721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23 |
| 发明(设计)人: | 川上广幸;新岛克康;友利直己;竹森大地;今井卓也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立化成工业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H01L23/29 | 分类号: | H01L23/29;C08L63/00;H01L23/31 |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钟 晶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密封 使用 半导体 装置 | ||
1.一种具有树脂层的密封膜,所述树脂层含有下述(A)、(B)和(C),所述树脂层在80℃的流出量为150~1800μm,
(A)树脂成分,其包含:含有交联性官能团、重均分子量为10万以上且Tg为-50~50℃的高分子量成分(a1);以及以环氧树脂为主成分的热固性成分(a2),
(B)平均粒径为1~30μm的填料,
(C)着色剂。
2.一种具有树脂层的密封用膜,所述树脂层含有下述(A)、(B)和(C),所述树脂层在B阶状态的膜的热固化粘弹性测定中的50~100℃的粘度为10000~100000Pa·s,
(A)树脂成分,其包含:含有交联性官能团、重均分子量为10万以上且Tg为-50~50℃的高分子量成分(a1);以及以环氧树脂为主成分的热固性成分(a2),
(B)平均粒径为1~30μm的填料,
(C)着色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用膜,其中,相对于所述(A)树脂成分10质量份,含有1~300质量份的所述(B)填料、0.01~10质量份的所述(C)着色剂;所述(A)树脂成分含有5~85质量%的所述高分子量成分(a1)和15~95质量%的所述热固性成分(a2)。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密封膜,其中,所述(A)树脂成分含有5~80质量%的所述高分子量成分(a1)、15~85质量%的所述热固性成分(a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密封膜,其中,相对于所述(A)树脂成分10质量份,含有1~300质量份的所述(B)填料、0.01~10质量份的所述(C)着色剂。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密封膜,其中,在所述树脂层的单面上进一步具有厚度5~300μm的基材层,并且所述树脂层的厚度为5~800μm。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密封膜,其中,在所述树脂层的一个面上具有厚度5~300μm的基材层,在所述树脂层的另一个面上进一步具有厚度5~300μm的保护层,并且,所述树脂层的厚度为5~800μm。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密封膜,其中,所述(B)填料为无机填料。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密封膜,其中,所述(C)着色剂是白色以外的着色剂。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密封膜,其中,所述树脂层的、170℃下固化1小时后的35℃的储能模量为100~20000MPa。
11.一种使用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密封膜的半导体装置。
12.一种具有在80℃的流出量为150~1800μm的树脂层的密封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向含有下述(A)、(B)和(C)的树脂层成分中添加溶剂,来制作清漆的工序;将所述清漆涂布在基材层或基材的工序;对所述涂布的清漆在60~200℃的温度下进行至少一回加热干燥3~30分钟的工序,
(A)树脂成分,其包含:含有交联性官能团、重均分子量为10万以上且Tg为-50~50℃的高分子量成分(a1);以及以环氧树脂为主成分的热固性成分(a2),
(B)平均粒径为1~30μm的填料,
(C)着色剂。
13.一种具有树脂层的密封膜的制造方法,所述树脂层在B阶状态的膜的热固化粘弹性测定中的50~100℃的粘度为10000~100000Pa·s,该制造方法包含:向含有下述(A)、(B)和(C)的树脂层成分中添加溶剂,来制作清漆的工序;将所述清漆涂布在基材层或基材的工序;对所述涂布的清漆在60~200℃的温度下进行至少一回加热干燥3~30分钟的工序,
(A)树脂成分,其包含:含有交联性官能团、重均分子量为10万以上且Tg为-50~50℃的高分子量成分(a1);以及以环氧树脂为主成分的热固性成分(a2),
(B)平均粒径为1~30μm的填料,
(C)着色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立化成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日立化成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80000239.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