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摩托车发动机换挡机构无效
| 申请号: | 200820238460.8 | 申请日: | 2008-12-2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30841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0-21 |
| 发明(设计)人: | 曾凡镔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建设摩托车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H59/04 | 分类号: | F16H59/04;F16H57/02 |
| 代理公司: | 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海华 |
| 地址: | 400050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摩托车 发动机 换挡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摩托车发动机的换挡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摩托车发动机的换挡结构一般是由换挡凸轮轴、星形轮、换挡轴等组成。其工作过程是这样的:换挡轴上的换挡爪拨动装配在换挡凸轮轴上的星形轮,星形轮转动带动换挡凸轮旋转,换挡凸轮旋转使得拨叉在换挡凸轮轴上移动,从而带动传动上的齿轮结合变位,完成换挡。其中,换挡凸轮轴装配在摩托车发动机左、右曲轴箱之间,现在的这种换挡机构中,换挡凸轮轴的两端与发动机的左、右曲轴箱之间采用的间隙直接配合。换挡凸轮轴与曲轴箱之间为滑动摩擦,其配合间隙不能取得过大也不能取得过小。当换挡时,换挡爪拨动星形轮,对换挡凸轮有径向推力,使得换挡凸轮轴与曲轴箱之间的滑动摩擦力增大,使得所需换挡力增加,影响换挡灵活性。
目前也有部分企业在换挡凸轮轴的两端加装滚动轴承来减小摩擦,增加换挡灵活性。此种方式需要发动机曲轴箱结构改变较大,适合于全新开发产品。而在现有产品上改进比较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换挡力较小、换挡灵活但是结构改动不大的摩托车发动机换挡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本摩托车发动机换挡机构包括换挡凸轮轴,换挡凸轮轴两端安装在左、右曲轴箱体上,其特征在于:在换挡凸轮轴两端和左、右曲轴箱体之间分别设有双金属衬套,双金属衬套与左、右曲轴箱体过盈配合,双金属衬套与换挡凸轮轴间隙配合。
本换挡机构通过双金属衬套将换挡凸轮轴和左、右曲轴箱体间隔开,两者之间不再直接产生摩擦。双金属衬套从宏观来看其组织是致密的,但微观组织是呈蜂窝状的,因此,双金属衬套具有含油、储油功能,从而大大减小摩擦,因此换挡力较小,换挡灵活。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优点是对原有的结构改动不大,只增加了双金属衬套,易于在现有结构上改进,方便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摩托车发动机换挡机构包括换挡凸轮轴1,换挡凸轮轴1两端安装在左、右曲轴箱体2、7上,其特征在于:在换挡凸轮轴1两端和左、右曲轴箱体2、7之间分别设有双金属衬套5、6,双金属衬套5、6与左、右曲轴箱体2、7过盈配合,双金属衬套5、6与换挡凸轮轴1间隙配合。
当换挡杠杆叉4在换挡轴的旋转带动下拨动星形轮3,则星形轮3受到圆周上的切向力和径向受力,星形轮3受到的力传递给换挡凸轮轴1,换挡凸轮轴1上的轴1b与双金属衬套6的单边间隙被消除并受到径向力,双金属衬套合金层的含油、储油功能此时起到作用,使其相互的摩擦力大大降低。同时,换挡凸轮轴1上轴1a与双金属衬套5也接触,并产生滑动摩擦。
本换挡机构在换挡凸轮轴两端与曲轴箱之间通过双金属衬套接触,通过双金属衬套将换挡凸轮轴和左、右曲轴箱体间隔开,两者之间不再直接产生摩擦,其滑动摩擦力远远小于换挡凸轮轴与曲轴箱之间直接接触的滑动摩擦力。此时,可适当减小换挡凸轮与双金属衬套间的配合间隙,不但提高了换挡的灵活性、也同时提高了换挡的准确性。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优点是对原有的结构改动不大,只增加了双金属衬套,用较小的改动及少的成本就提升了换挡的灵活性和准确性,方便推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建设摩托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建设摩托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23846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干燥机气流系统
- 下一篇:可360度转动的加热气流的加热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