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发动机积碳观测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20214726.5 | 申请日: | 2008-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26460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0-14 |
发明(设计)人: | 王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B77/08 | 分类号: | F02B77/08 |
代理公司: | 安徽省合肥新安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何梅生 |
地址: | 241009安徽省芜***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动机 观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动机积碳观测装置,用于观测发动机缸内积炭,以便判断缸内积碳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
背景技术
车用燃油中含有烯烃,烯烃氧化生成胶质物。在发动机工作过程中,部分没有完全燃烧的汽油会残留在燃烧室生成胶质物,包括汽油中所含的硫、水份都会加速在燃烧室内形成积炭,积炭的存在会影响发动机的性能和使用寿命。
目前,在汽车维修中,对于发动机缸内积碳的诊断有三种方式:解体法、内窥镜检查和观察氧传感器反馈电压的变化。其中,解体法是将发动机拆开,检查是否有积碳产生。这种方式较为直观,但耗时耗力,而且各部件的每一次拆装都会影响其性能,缩短其使用寿命;内窥镜检查价格昂贵,一般维修站都不具备配置条件,应用并不广泛;氧传感器只在闭环控制电喷汽车中才具备,但其误差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避免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简易、低廉、使用方便、判断准确的发动机积碳观测装置,以便能够简单有效地观察发动机缸内和气门位置的积碳情况。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发动机积碳观测装置的结构特点是以发动机火花塞孔为探测孔、设置可经所述探测孔插入或拨出的观测机构,所述观测机构包括:
一多角度无线针孔摄像头,用于拍摄发动机缸内图像,并以无线信号完成所拍摄图像的发送;
一照明光源,在发动机缸内提供摄像所需要的光亮度;
一图像接收显示装置,接收并显示由多角度无线针孔摄像头拍摄、经无线信号传送的发动机缸内图像。
本实用新型发动机积碳观测装置的结构特点也在于:
所述观测机构设置为管状壳体,所述照明光源和多角度无线针孔摄像头集成设置在管状壳体内。
在所述管状壳体内,设置可沿壳体轴向移动的杆件,所述杆件的尾部延伸在壳体外部,杆件的前端用于设置照明光源和多角度无线针孔摄像头。
所述用于设置照明光源的杆件前端为可撑涨呈“V”字形的双杆头,照明光源为两只点光源,两只点光源固定设置在双杆头上。
与已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体现在:
本实用新型能够简单有效地观察发动机缸内和气门位置的积碳情况,其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轴向剖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径向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配套设置的图像接收装置和显示器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中标号:1无线针孔摄像头、2无线信号发送装置、3底座移动杆、4环形底座、5控制推杆、6管状壳体、7照明光源、8为“V”形杆、9弹簧、10火花塞孔、11燃烧室、12活塞、13连杆、14图像接收器、15显示器。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和图4,本实施例是以发动机火花塞孔10为探测孔、设置可插入在探测孔内的照明光源7、多角度无线针孔摄像头1和无线信号发送装置2,以照明光源7在发动机缸内和气门位置提供摄像的所需的光亮度,以多角度无线针孔摄像头1的拍摄图像为无线信号发送装置2的发送信号。
参见图3,为了获取图像,需要配套设置分别用于接收和显示拍摄图像的图像接收器14和显示器15。
具体实施中,如图1所示,设置可插入在发动机火花塞孔10中的管状壳体6,照明光源7、多角度无线针孔摄像头1连同无线信号发送装置2集成设置在管状壳体6内。
如图1、图2,在管状壳体6内,照明光源7为双光源,双光源是两只光源分别设置在可张合控制的“V”形杆8的前端,“V”形杆8固定设置在环形底座4上,两杆之间以弹簧9支撑以保持张口开度,“V”形杆8连接在沿管状壳体6的轴向设置的控制推杆5的前端,控制推杆5的尾部延伸在管状壳体6的外部,通过弹簧9和控制推杆5的移动可以控制两只点光源之间的开合角度,以更好的提高摄像清晰度,在合并时将“V”型杆8的两杆合并在一起,以控制管状壳体6的直径,使得能够更方便伸入燃烧室内观察积碳。环形底座4和管状壳体6紧密配合,底座移动杆3和底座4固接在一起,通过底座移动杆3的移动,推动无线针孔摄像头1以及照明光源7在管状壳体内的移动,控制拍摄的合适距离。
在管状壳体6内,无线针孔摄像头1连同无线信号发送装置2通过底座设置在底座移动杆3的杆前端,底座移动杆3沿管状壳体6的轴向设置并可轴向移动,底座移动杆3的尾部延伸在管状壳体6的外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21472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度石墨化纳米碳材料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模块化圆盘给料机及生产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