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软起动节能减速器可控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20207366.6 | 申请日: | 2008-08-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46465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27 |
发明(设计)人: | 巴正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巴正华 |
主分类号: | F16H61/04 | 分类号: | F16H61/04 |
代理公司: | 铜陵市天成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马元生 |
地址: | 244000安徽省铜***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起动 节能 减速器 可控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软起动节能减速器的可控装置。
背景技术
大型重载设备在各种产业使用十分广泛,长期以来,各类大型重载设备的起动多为硬起动,起动时间一般为6—8秒,由于起动时间短,起动加速度大,给工作机带来功率损失和能源浪费,设备寿命周期短等诸多问题。具体如下:
1、起动转矩大,功率损大,能耗大。
2、起动电流大,对电网造成很大的冲击,影响电网上其它设备的正常工作,同时又造成供电线路压降过大,使设备重载起动困难。
3、由于起动加速度过快,对设备本身承受猛烈冲击,导致机件损坏,缩短使用寿命,甚至造成设备事故。例如:长距离带式输送机,若不采用可控软起动,会造成设备承受猛烈冲击,导致胶带张力过大,造成胶带拉断、机架损坏、张紧机构拉翻等事故。为解决硬起动带来的危害,人们采用软起动来解决上述问题。目前,重载软起动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液力偶合器:它是利用液体动能和势能来传递动力的一种液力设备。其原理是电动机带动偶合器的泵轮快速旋转时,通过中间液体介质的传递,使偶合器涡轮转速上升,达到由主动轴到从动轴的动力传递,实现软起动,功率大于100kw时,需要增设冷却供油系统和若干辅助设备,消耗辅助功率,尺寸大重量大,延缓起动时间仅有8-15秒,满足不了工况需要,且传动效率低,功率损失大。
(2)绕线式电动机:即电机转子串电阻,以限制起动电流和增大起动转矩而缩短起动时间的方法起动负载,绕线电机和电阻难于防爆处理,不造用于井下工作,且软起动时间短,能耗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解决驱动装置软起动传动效率低、功率损失大、能耗大、投资费用高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软起动节能减速器可控装置,它包括机架、输入轴、内齿圈、太阳齿轮、行星齿轮和转臂,内齿圈套装在输入轴上同中心线转动,并固定在机架上,输入轴的一端通过联轴器固接太阳齿轮,太阳齿轮与内齿圈由若干个行星齿轮啮合传动联接;转臂有若干个支端分别与若干个行星齿轮中心转动联接,若干个支端汇合后作为输出端与输入轴同轴并转动固定在机架上;内齿圈的一侧设有内齿圈转动调节装置,用来调节内齿圈的转速。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把转臂的输出端与减速器的输入轴同轴固接,当输入轴在驱动装置的作用下转动时,内齿圈转动调节装置接到信号全开,不对内齿圈产生阻尼,太阳齿轮随输入轴转动,并通过行星齿轮与内齿圈啮合,太阳齿轮带动行星齿轮绕输入轴和转臂的几何公共轴心线回转的同时,行星齿轮也绕自己的轴线自转并带动内齿圈、传动齿轮和内齿圈转动调节装置空转,这时逐渐起动内齿圈转速调节装置,逐渐给内齿圈增加阻尼,使内齿圈转速逐渐减慢至零,使行星轮系产生差动链接,至使输出端转速由小加快,与之固连的减速器转速也由小加快到额定转速,从而达到软起动的目的。
上述内齿圈转速调节装置包括若干个液马达/油泵和若干对相互啮合的传动齿轮,每对传动齿轮分别固接在内齿圈的侧面和液马达/油泵的输出轴上,使得内齿圈转动能够驱动液马达/油泵转动,液马达/油泵串接在管回路上,管回路的出口和入口置于装有油的油箱内,管回路上还串接有调速阀。这样开始由于液马达/油泵的出口敞开,处于无载卸荷状态,所以减速器也处于静止无输出状态,当调速阀获得一个按预定斜率由大到小递减信号的电流,使调速阀开口由最大减小至零,时间由工作机工况设定,其间,液马达/油泵的出口压力逐渐升高而产生阻力矩,使内齿圈的转速逐渐减慢至零速,使行星轮系产生差动链接,至使输出轴随比例阀开口逐渐减小而加快至额定转速,此时,调速阀处于关闭状态,液马达/油泵处于有载停止转动,从而达到调节内齿圈转速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巴正华,未经巴正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20736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动温控定时排湿电烘干烤房
- 下一篇:自助点燃蚊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