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三种工作模式的微型生命呼救器无效
申请号: | 200820202417.6 | 申请日: | 2008-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89669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8-12 |
发明(设计)人: | 唐勇军;张永俊;郭钟宁;刘晓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8B3/06 | 分类号: | G08B3/06;G08B3/10;G08B21/02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林丽明 |
地址: | 510006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工作 模式 微型 生命 呼救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呼救器,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实现三种工作模式的微型生命呼救器。
背景技术
报警器作为一种安全技术范围领域的工具越来越受安全管理部门和普通民众的重视,政府和民众防范意识加强,自救设备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所导致的气候恶化而爆发大量自然灾害,如地震、山体滑坡、洪水等自然灾害发生越来越频繁,由于受害民众规模较大,且在灾害爆发期间的交通、运输等营救条件恶劣,受困人员被营救时间有时会达到数天,经历较长时间受困以后,被困人员丧失正常呼救能力或呼救声音很微弱而难以被救援人员发现,自然灾害有时还有其突然性,本发明针对上述情况提出一种新型的呼救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呼救器的缺陷,提供一种新型的可随身携带的具有三种工作模式的微型生命呼救器。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方案实现。
本发明的三种工作模式的微型生命呼救器,包括三种工作模式,即手动挤压工作模式,可发出哨声;电子发声工作模式,可发出具有较强穿透力的呼救声;发射无线信号的工作模式,呼救信号可传递超远距离。
呼救器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上部分为电子发声与无线信号发射部分,下部分为手动挤压发声部分。一般情况下是上半部分的模块进行工作,电池通过两个开关分别控制CPU启动发声电路工作模块和无线信号发射工作模块,发声电路模块应用于中近距离的呼救,无线信号发射模块应用于超远距离情况的呼救,且需要探测仪进行接收信号;在电池电量耗尽以及近距离情况下进行呼救时,采用手动挤压发声工作方式。上述所有情况都可以在被困人员失去呼喊能力或呼喊声音很微弱的情况下进行呼救,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
(1)电子发声工作模式:当控制电子发声模块的开关闭合时,CPU会检测到要求进行电子发声的请求,CPU启动预先存储在其中的语音信号并通过一输出端口传输至语音音频功率放大电路,再通过语音输出电路传输至扬声器并发出呼救语音。
(2)无线信号发射工作模式:当控制无线信号发射模块的开关闭合时,CPU会检测到要求发射无线电信号的请求,CPU的振荡电路会产生一个振荡信号,该信号通过一输出端口传输至无线信号发射电路,最终通过天线发射呼救无线电信号。
(3)手动挤压发声工作模式:在电池电量耗尽以及近距离情况下进行呼救时,启动手动挤压发声工作模式,手动挤压发声模块由中空挤压型腔和空气哨两部分组成,中空挤压型腔由具有极好弹性的橡胶材料制成,其内部装设有弹性恢复体,可靠保证中空挤压型腔被压缩后能自动恢复原有形状而吸入空气,型腔侧面留有气孔,空气哨通过过盈配合装设于气孔中,当中空挤压型腔被挤压时空气哨发出呼救哨声。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方案是一种三种工作模式的微型生命呼救器,分为上下两个部分,其中上部分为电子发声和无线信号发射部分,由电池通过两个开关分别控制CPU启动电子发声电路4和无线信号发射电路7组成;下部分为手动挤压发声部分,由中空挤压型腔10和空气哨9两部分连接组成。
上述电子发声部分是:电池2通过第一开关3与CPU的第一输入端口N1相连,当CPU检测到第一开关的闭合信号时,CPU启动预先存储在其中的语音信号,并通过第一输出端口M1传输至语音音频功率放大电路,再通过语音输出电路传输至扬声器并发出呼救语音。
上述无线信号发射部分是:电池2通过第二开关8与CPU的第二输入端口N2相连,当CPU检测到第二开关的闭合信号时,CPU的振荡电路会产生一个振荡信号,该信号通过第二输出端口M2传输至无线信号发射电路,最后通过天线发射呼救无线电信号。
上述手动挤压发声部分的中空挤压型腔10由具有极好弹性的橡胶材料制成,其内部装设有弹性恢复体,型腔侧面留有气孔,空气哨9通过过盈配合装设于气孔中。
呼救器上部分的电子发声和无线信号发射部分及下部分的手动挤压发声部分均由外壳1包裹,外壳1非常微小,外壳1上安装有挂环5。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非常轻便,可随身携带,同时具有三种工作模式等优点,可进行长时间呼救。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三种工作模式的微型生命呼救器的系统结构简图。
图中:1-外壳,2-电池,3-第一开关SB1,4-电子发声电路,5-挂环,6-CPU,7-无线信号发射电路,8-第二开关SB2,9-空气哨,10-中空挤压型腔。
图2是本实用新型呼救器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工业大学,未经广东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20241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