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二氧化碳平行流集成车用散热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0820200958.5 | 申请日: | 2008-09-2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68217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08 |
| 发明(设计)人: | 梁荣光;何冰强;巫江虹;向丹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B60K11/04 | 分类号: | B60K11/04;B60H1/00;F25B39/04;F28D1/053 |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卫东 |
| 地址: | 510640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二氧化碳 平行 集成 散热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用冷却装置,具体涉及一种二氧化碳平行流集成车用散热装置。本装置包含以微细多孔管(微通道)、集流管(节)配合制造的平行流形式空调冷凝、水箱散热、发动机油冷却等热交换部件。
背景技术
在各类车辆中存在各种不同作用和形式的热交换装置,如汽车空调系统中的冷凝器,发动机冷却系统中的水箱散热器,发动机润滑系统中的机油散热器等。它们在车辆中均是独立存在并安装在车辆发动机舱,因而它们都有其各自难以克服的缺点:①汽车空调系统中的冷凝器,发动机冷却系统中的水箱散热器,发动机润滑系统中的机油散热器等,在发动机舱均占有较大的体积,必然会造成客舱空间的减小;②现有的汽车空调系统冷凝器结构形式主要有以下三种,即管片式、管带式和层叠式;采用管片式冷凝器的车辆,由于汽车在行驶中将产生比较剧烈的颠簸和震动,引起管子和肋片之间的松动,加剧换热效果的降低;而采用管带式或层叠式蒸发器的车辆,因其体积大、重量重和制冷能力不足,且有效散热面积小、迎风阻力大而致使换热效率低;③泄漏的车用冷媒(目前常用的车用冷媒是R24)对大气臭氧层造成很大的破坏;④对上述各组件的安装维护保养均有较大的问题。
现有技术中,冷凝器的结构形式有以下几种:管片式冷凝器、管带式冷凝器、鳍片式冷凝器、平行流式冷凝器。其中,平行流式冷凝器主要结构为单元平行流式冷凝器,它是一种两侧集流管不分段,制冷剂由一侧集流管通过平行安装的管道平行地流向另一侧集流管,制冷剂在冷凝器中只是一次单向流动过程;且管道中的散热管内孔大,使得冷媒与管之间不能完全进行热量的交换,以致并不能使冷媒完成完全的热量散失,故不适用于CO2(R744)冷媒。现有水箱散热、发动机油冷所使的冷却管(散热管)为尺寸较大的圆形管,它同样存在冷媒与管之间不能完全进行热量的交换,以致并不能使冷媒完成完全的热量散失。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当前车辆中使用的空调系统中的冷凝器,发动机冷却系统中的水箱散热器,发动机润滑系统中的机油散热器等热交换装置中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换热能力强,体积小,节省材料与安装空间的二氧化碳平行流集成散热装置,该装置集成了水箱散热器,发动机润滑系统中的机油散热器等部件。
二氧化碳平行流集成车用散热装置,包含了车用空调冷凝、水箱散热、发动机油冷却等功能,它们在结构上均以微细多孔管(微通道)、集流管(节)配合的形式制成平行流形式集成。从而增加有效散热面积,减小迎风面积和迎风阻力,达到强化空调冷凝器、水箱散热器、机油散热器等各部分冷却效果,缩减其相应体积,节约原材料,提高安装维护效率。使用本散热装置亦可大幅提高其换热效率,因而减小动力消耗,并提高制冷量;整个装置结构简单、重量轻、容易制作、成本低。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二氧化碳平行流集成车用散热装置,包括空调冷凝器、水箱散热器和发动机油冷却器;所述水箱散热器和发动机油冷却器左右并列,通过隔热层隔开,共同位于空调冷凝器下端,空调冷凝器与水箱散热器和发动机油冷却器通过中间上隔板和中间下隔板隔开,中间上隔板和中间下隔板通过工字型支架固定;
所述空调冷凝器两端设有集流节,多排微细多孔管连接在集流节之间,波纹散热翅片夹在两行微细多孔管之间,并分别与这两行微细多孔管之一焊接;CO2(R744)冷媒气相入口管和出口管分别联接在集流节上,所述两端的集流节为多个可正向安装的套装式结构,所述微细多孔管之一为圆形,孔径为0.3~1mm,一端以小过盈配合的形式插入一端的集流节开口处,另一端以小过盈配合的形式插入相对端的集流节开口处;
所述水箱散热器两端设有集流节,多排微细多孔管之二连接在集流节之间,波纹散热翅片夹在两行微细多孔管之二之间,并分别与这两行微细多孔管之二焊接;冷却水入口和冷却水出口分别联结在外端不同的集流节上;所述两端的集流节为多个可正向安装的套装式结构,微细多孔管之二为方形,尺寸为1~2mm×1~2mm;
所述发动机油冷却器两端设有集流节,多排微细多孔管之三连接在集流节之间,波纹散热翅片夹在两行微细多孔管之三之间,并分别与这两行微细多孔管之三焊接;机油入口和机油出口分别联结在外端不同的集流节上;所述两端的集流节为多个可正向安装的套装式结构,微细多孔管之三为方形,尺寸为1~2mm×1~2mm。
所述的空调冷凝器微细多孔管之一孔径优选为0.7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20095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油井丢手管柱上液控装置
- 下一篇:圆螺母拆装工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