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移动通信的非接触卡应用管理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0820200896.8 | 申请日: | 2008-09-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22961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0-07 |
发明(设计)人: | 徐龙;刘尧根;王志忠;孙剑骏;林二维;贾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7F19/00 | 分类号: | G07F19/00;H04Q7/22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林丽明 |
地址: | 510100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移动 通信 接触 应用 管理 系统 | ||
1、一种基于移动通信的非接触卡应用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应用及离线账户管理平台(1)、移动支付平台(2)及移动终端(4),所述应用及离线账户管理平台(1)和移动支付平台(2)相互连接,所述移动终端(4)通过非接触感应识别装置(3)与应用及离线账户管理平台(1)连接,且移动终端(4)接入移动支付平台(2)的移动通信网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移动通信的非接触卡应用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4)与应用及离线账户管理平台(1)之间的非接触感应识别装置(3)采用射频识别设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移动通信的非接触卡应用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射频识别设备采用的频率为13.56M或2.4G。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移动通信的非接触卡应用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应用及离线账户管理平台(1)包括商户平台(11)、管理核心平台(12)、充值平台(13)三部分;
所述商户平台(11)由消费终端(111)和数据采集机(112)组成,消费终端(111)与移动终端(4)通过非接触感应(3)连接;
所述管理核心平台(12)由交易处理核心模块(121)、商户接入模块(123)、商户管理模块(122)、系统管理模块(124)、电子凭证管理模块(125)、卡片管理模块(126)、用户管理模块(127)、密钥管理模块(128)、充值接口模块(129)、接口管理模块(130)相互协调运作构成,且还设有离线钱包账户数据库(6)和消费记录数据库(7),所述商户接入模块(123)与商户平台(11)连接,接口管理模块(130)与移动支付平台(2)连接,充值接口模块(129)与空中充值平台(13)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移动通信的非接触卡应用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支付平台(2)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三方系统平台(21)、支付核心平台(22)、用户接入平台(23)三部分;
所述第三方系统平台(21)由BOSS系统(211)和智能网(212)组成;
所述支付核心平台(22)由交易处理核心模块(221)、接口管理模块(222)、系统管理模块(226)、应用接入模块(223)、自助服务模块(225)、用户接入管理模块(224)相互协调运作组成,且还设置有在线钱包账户数据库(8)和交易记录数据库(9),所述接口管理模块(222)与第三方系统平台(21)连接,所述应用接入模块(223)与应用及离线账户管理平台(1)连接,所述用户接入管理模块(224)与用户接入平台(23)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基于移动通信的非接触卡应用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4)采用带双界面sim卡的手机、或带RFsim卡的手机、或NFC手机、或SWP手机、或带RFID单模卡手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200896.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