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全自动芦苇打捆车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59261.8 | 申请日: | 2008-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23765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0-14 |
发明(设计)人: | 袁春福 | 申请(专利权)人: | 袁春福 |
主分类号: | A01D39/00 | 分类号: | A01D39/00;A01D89/00;A01D61/00;A01D59/10;A01D59/02;A01D59/00;A01D87/12 |
代理公司: | 岳阳市科明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彭乃恩;陈庆元 |
地址: | 414100***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全自动 芦苇 打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杆状植物收获打捆机械,特别指一种全自动芦苇打捆车。
背景技术
目前在湖区的芦苇收获时节,打捆是一件非常棘手的问题,一般的情况是,首先用人工或机械将芦苇割倒,再用人工将芦苇捆成小捆,然后,将芦苇小捆搬上拖拉机或马车(在新砍伐的芦苇地上行走很慢,因为芦苇蔸容易把脚刺伤),拖到芦苇打捆成垛的地方卸车,然后进入打捆工序,先由铡刀的人把芦苇搬来将芦苇铡成两段(也有铡成三段的),然后将铡好的芦苇堆放在地上,打捆的人将铡断的芦苇搬放到打捆机箱内,四个人摇动把手加压,之后四个人配合用芦苇蔑作绳把芦苇捆好,再两人配合把芦苇捆从箱内抬起,由一个背去码成小堆,如此循环,在实际的收获过程中还未见到过机械化作业。中国专利曾公开过一种采用液压驱动,机械平移挤压成矩形捆,但这种结构也只能算是半机械化的,它还要辅以很多人工几次搬运芦苇,还要铡刀、装箱、扣箱、捆箱,程序繁锁,效率低,至今未见真正机械化的芦苇打捆机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背景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问题加以改进、创新,提供一种全自动芦苇打捆车。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包括以下结构的打捆车:
整台机器以一台履带式机车为行走动力,整车由底盘总成、拾取装置、输送装置、切割装置、缓存输送装置、打捆装置、装卸装置组成,其中,所述的拾取装置设置在整车的最前端,它将芦苇铲入倾斜安装在车身前方的输送装置上,输送装置的前端设置有切割装置,将拾取的芦苇从中切断,后端连接由液压马达、缓存油缸、送料油缸和防散落装置组成的缓存输送装置,打捆装置设置在缓存输送装置的后端,由打捆机和加压装置和传动马达组成,整车的尾端设置包括可移动和升降的机架及抓斗,将打捆的芦苇送入承载的拖拉机上。
本实用新型采用全自动化的机械作业,不仅使芦苇的打捆简便高效,而且整机的性能可靠,操作方便,将芦苇从地面上拾取至打成捆、装卸,一气呵成,而且捆重、捆形基本一致,为芦苇成垛、上船、卸船创造了实现机械化作业的条件,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机主视图
图2是图1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拾取装置结构图
图4是图3局部放大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切割装置结构图
图6是图5局部放大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输送装置结构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缓存输送装置结构图之一
图9是本实用新型缓存输送装置结构图之二
图10是图8A处放大图
图11是图8C处放大图
图12是图9D处放大图
图13是图8E处放大图
图14是图8B处放大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输送框立体结构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输送框主视图
图17是图16F处放大图
图18是本实用新型打捆装置结构图之一
图19是本实用新型打捆装置结构图之二
图20是打捆装置上下移动架装配图
图21是图18D处放大图
图22是图19A处放大图
图23是图19B处放大图
图24是图19C处放大图
图25是本实用新型装卸装置结构图之一
图26是图25俯视图
图27是图25侧视图
图28是图25A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由图1至2可知,本实用新型包括:
整台机器以一台履带式机车为行走动力,整车由底盘总成1、拾取装置2、输送装置3、切割装置4、缓存输送装置5、打捆装置6、装卸装置7组成,其中,所述的拾取装置2设置在整车的最前端,它将芦苇铲入倾斜安装在车身前方的输送装置3上,输送装置3的前端设置有切割装置4,将拾取的芦苇从中切断,后端连接由液压马达、缓存油缸、送料油缸和防散落装置组成的缓存输送装置5,打捆装置6设置在缓存输送装置5的后端,由打捆机和加压装置和传动马达组成,整车的尾端设置包括可移动和升降的机架及抓斗,将打捆的芦苇送入承载的拖拉机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袁春福,未经袁春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5926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