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机动车碰撞吸能安全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53645.9 | 申请日: | 2008-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76082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22 |
发明(设计)人: | 孙引欣 | 申请(专利权)人: | 孙引欣 |
主分类号: | B60R19/02 | 分类号: | B60R19/02;B62D21/15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 洁 |
地址: | 201900上海市宝***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机动车 碰撞 安全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安全保护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机动车安全保护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机动车碰撞吸能安全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进一步发展,我国经济也随之而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经济建设中物流运输业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因此,国家和民间的机动车的拥有量也在不断增多,相应地交通运输中机动车辆冲撞事故也不断增多。
因此,为了防止车辆事故的发生,减少人员的伤亡,需要一种设计安装安全装置。而目前,国内外市场上所有的安全用具多数是被动性的安全用具,如:安全气囊、安全带、防撞减震器、保险杠及侧防撞横梁等,因为它们是在车辆受到碰撞事故的过程完成之后,才能起到安全保护作用,因此,侧重于对驾乘人员的安全保护,而忽略了车的保护,机动车碰撞能量主要靠机动车车体的破坏性大变形来吸收,因此,目前在机动车上使用的各种碰撞防护装置都难以避免在发生碰撞时机动车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坏。同时由于忽略了车的保护,车子发生变形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会伤害到司乘人员,因此对于人体的保护也不全面。
因此,迫切需要一种主动性安全用具,其在机动车碰撞过程中即进行车辆保护,避免车辆破坏性大变形,进而全面保护人身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一种机动车碰撞吸能安全装置,该安全装置设计巧妙,能有效吸能,安全性好,保护车辆免受破坏性大变形,进而全面保护人身安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机动车碰撞吸能安全装置具有如下构成:
该机动车碰撞吸能安全装置,其特点是,包括弹性外壳和位于所述弹性外壳中的至少一第一弹性部件,所述弹性外壳包括第一弹性面和与所述第一弹性面相对的第二弹性面,所述第一弹性部件两端分别固定所述第一弹性面和所述第二弹性面。
较佳地,所述第一弹性部件包括第一端部、第二端部和位于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之间的第一弹性体,所述第一弹性体两端分别固定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分别固定所述第一弹性面和所述第二弹性面。
更佳地,还包括与所述第一弹性部件数目相同的刹车控制线圈,所述刹车控制线圈在所述弹性外壳外,所述第一弹性部件还包括连杆,所述连杆一端连接一磁铁块,另一端穿设所述第二弹性面并固定于所述第一端部,所述磁铁块位于所述刹车控制线圈中。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端部为第一磁体,所述第二端部为第二磁体,所述第一磁体和所述第二磁体同极相对,所述第一弹性体是第一弹簧,所述连杆的所述另一端还依次穿设所述第二磁体和所述第一弹簧。
更进一步地,还包括至少一第二弹性部件,其位于所述弹性外壳中,且两端分别固定所述第一弹性面和所述第二弹性面。
尤其较佳地,所述第二弹性部件包括第一末端、第二末端和位于所述第一末端和所述第二末端之间的第二弹性体,所述第二弹性体两端分别固定所述第一末端和所述第二末端,所述第一末端和所述第二末端分别固定所述第一弹性面和所述第二弹性面。
尤其更佳地,所述第一末端为第一磁铁,所述第二末端为第二磁铁,所述第一磁铁和所述第二磁铁同极相对,所述第二弹性体是第二弹簧。
较佳地,所述弹性外壳还包括两弧形弹性侧面,所述弧形弹性侧面位于所述第一弹性面和所述第二弹性面之间,并分别固定所述第一弹性面和所述第二弹性面。
较佳地,所述弹性外壳还包括两S形弹性侧面,两所述S形弹性侧面对称设置并固定于所述第二弹性面形成一弓形弹性体,所述弓形弹性体的两端分别固定所述第一弹性面。
更佳地,所述第一弹性面中靠近所述弓形弹性体的所述两端的位置设置有第三弹性体,所述第三弹性体弹力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一弹性面。
采用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具体如下:
1、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弹性外壳并在弹性外壳内设置第一弹性部件和第二弹性部件,第一弹性部件和第二弹性部件两端均为磁块,且同极相对,之间是弹簧,第一弹性部件固定于第一弹性面的磁块还连接有连杆,连杆另一端连接一磁铁块,其穿出第二弹性面位于刹车控制线圈中,在发生碰撞的同时,弹性外壳、第一弹性部件和第二弹性部件即时吸能,将强大的冲击力在同一时间内分散到各个吸能点上将其力消失在本实用新型中,可无损于车辆本体和人身安全,设计巧妙,能有效吸能,保护车辆免受破坏性大变形,进而全面保护人身安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孙引欣,未经孙引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5364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