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通道声表面波化学传感装置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820145020.8 申请日: 2008-12-29
公开(公告)号: CN201348624Y 公开(公告)日: 2009-11-18
发明(设计)人: 赵路明;廖继平;赵啟大;廖同庆;苗银萍;王斐;黄桂岭;李淑红;曾祥烨 申请(专利权)人: 南开大学
主分类号: G01N29/036 分类号: G01N29/036;G01N29/32
代理公司: 天津佳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李益书
地址: 300071*** 国省代码: 天津;1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通道 表面波 化学 传感 装置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实用新型涉及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多通道声表面波化学传感装置。

背景技术

声表面波化学传感装置具有独特的优点,与常用的半导体化学传感器相比,声表面波传感器具有受温度影响小并且易于补偿、灵敏度高、稳定性好等优点;而与光纤传感器相比,声表面波传感器设计结构灵活、成本低廉,受温度影响小并且易于补偿。

声表面波传感器,对电、热、力、声、光、化学及生物等多种因素敏感,而且采用声表面波技术。使得其输出信号表现为振荡器频率的变化,输出信号无需再经过模数A/D转换,易于直接与计算机进行接口。此外,声表面波化学传感装置还具有抗干扰能力强、灵敏度高、检测范围线性度好,测量重复性好、适合远距离传输和实现遥测遥控等优点,其可以采用半导体集成电路平面工艺制作,从而可以实现集成化、智能化,使得声表面波传感器体积小、重量轻、携带方便、成本低、能够大批量生产。

声表面波传感装置由压电材料、叉指换能器和振荡电路构成。声表面波传感装置通常采用石英、铌酸锂LiNbO3或钽酸锂LiTaO3等压电晶体作为基底,半导体集成电路平面工艺在基片上制作两个叉指换能器,分别用于发射和接收,两个叉指换能器之间的间距产生信号的时间延迟或振荡,构成声表面波延迟线或谐振器,当前,声表面波器件已经广泛地应用于通信、雷达、电子对抗、广播电视等民用和军用领域中。

在声表面波器件的声通道上贴附特定的敏感薄膜,可制成特殊的声表面波化学传感器件。目前国内外大多采用双通道结构,一个通道用于对环境温度、湿度、压力等因素的补偿,另一个通道用于测量,在该声波通道上贴附不同的吸附敏感薄膜。薄膜吸附气体和化学物质后引起声表面波速度和延迟时间的变化,从而引起谐振频率的变化,通过检测两通道的频率差,即可检测气体的浓度。

依据不同的基底材料、不同化学敏感薄膜可以检测SO2、H2、NH3、H2S、NO2、丙酮、甲醇、水蒸气等多种化学成分。因此可广泛用于大气环境监测、化工过程控制、汽车排放尾气控制、临床分析等领域。

这种传感装置还可以检测破坏人体神经、血液的毒气,包括Sarin(沙林)、Soman(梭曼)、VX、Mustard(芥子气)、Nitrogen Mustard(氮芥)、HydrogenCyanide(氰化氢)、Cyanogen Chloride(氯化氰)、Lewisite(刘易士毒气)、有机磷、有机硫等化学战剂。

目前国内外报道基本上为检测单一气体的双通道声表面波传感装置,然而在军事和民用的实际应用中需要同时检测多种气体和化学物质成分,因此目前迫切开发出一种多通道声表面波化学传感装置,可以同时对外界的多种气体和化学物质成分进行检测。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通道声表面波化学传感装置,可以同时对外界的多种气体和化学物质成分进行检测,其具有声场能量利用率高、结构合理、紧凑、成本更低、串扰小等优点,具有重大的生产实践意义。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通道声表面波化学传感装置,包括有多通道声表面波化学传感器和混频电路、振荡电路,其中,

所述多通道声表面波化学传感器通过在多通道声表面波传感器上的每个检测通道上贴附不同的敏感薄膜而构成,所述多通道声表面波传感器以压电晶体作为声表面波传感器的基底,其上具有多个检测通道和一个参考通道,该基底上制作有多对并行的阵列叉指换能器,每对叉指换能器包括输入换能器和输出换能器,分别用于构成延迟线型和谐振型声表面波器件;

所述混频电路用于获得每个检测通道与参考通道之间的差频信号;

所述振荡电路,用于驱动叉指换能器产生固定频率的振荡,作为多通道声表面波化学传感器的中心工作频率。

优选地,所述声表面波传感器的基底为YZ切铌酸锂LiNbO3晶体或石英晶体。

优选地,所述多通道声表面波化学传感器通过在多通道声表面波传感器上的每个检测通道上用涂敷或蒸镀或沉积的方法来贴附不同的特定敏感薄膜而构成。

优选地,在基底上制成叉指换能器的方法为半导体集成电路平面工艺。

优选地,延迟型声表面波传感器的中心工作频率为100MHz,谐振型声表面波传感器的中心工作频率为148MHz。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开大学,未经南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4502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