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用车座无效
| 申请号: | 200820144627.4 | 申请日: | 2008-12-2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38670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1-04 |
| 发明(设计)人: | 柯晓满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工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B62J1/00 | 分类号: | B62J1/00;B62J1/28;A61M35/00;A61H37/00;B62J1/1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00160***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多用 车座 | ||
(一)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自行车配件,特别是涉及一种多用车座。
(二)背景技术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自行车是必不可少的代步工具。但是,现有的自行车的车座没有可以辅助休息的靠垫、没有可以存放杂物的小型杂物箱,没有在比较黑暗的时候有提示安全的荧光条。目前,还没有一种可以在为骑车者提供座位的同时该车座还设有提示安全的荧光条、小型杂物箱,带有靠垫,可折叠辅助使用的挡板和防止车座淋湿的防水车座罩的多用车座,目前还没有发现。
(三)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产品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设计一种多用车座,可以在为骑车者提供座位的同时该车座还设有提示安全的荧光条、小型杂物箱,带有靠垫,可折叠辅助使用的挡板和防止车座淋湿的防水车座罩的功能得以增加。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用车座,是由坐垫、车座支架构成;在车座支架上包裹有坐垫,其特征在于:坐垫侧后方设有一个靠垫,在车座支架的两侧设有可折叠的挡板;靠垫是为两层防水层密封连接而成的气囊式气垫,在靠垫上设有摩擦按摩头、充气口和塞子;坐垫的边缘处设有一个夹层,在夹层内设有一个防水罩,坐垫的表面设有荧光提醒条,坐垫内设有药物理疗织物层;在车座支架的一侧设有一个可折叠的杂物箱。
前述的一种多用车座,其特征在于:坐垫是由底部基座、海绵包裹层和药物理疗织物层依次连接构成。
前述的一种多用车座,其特征在于:药物理疗织物层是由多种中草药研磨至纳米分子颗粒状与纤维混合编织后形成。
前述的一种多用车座,其特征在于:可折叠的挡板采用弹扣机构连接各个管架而成。
前述的一种多用车座,其特征在于:弹扣机构是由安装在管架上的按压扣与和该管架相邻的管架上的连接弹簧构成。
前述的一种多用车座,其特征在于:靠垫的内部都均匀布满密封式立柱气囊。
前述的一种多用车座,其特征在于:摩擦按摩头是由头体和围贴在头体外侧的粒面橡胶组成。
前述的一种多用车座,其特征在于:靠垫可呈圈状、半圆形、3/4圆形、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环形中的一种。
前述的一种多用车座,其特征在于:可折叠的杂物箱是由一个软性支架外罩有防水罩体构成。
本实用新型的优越性为: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在已有自行车座的功能上增加了自型车座还设有提示安全的荧光条、小型杂物箱,带有靠垫,可折叠辅助使用的挡板和防止车座淋湿的防水车座罩的功能。
(四)附图说明
图1是多用车座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多用车座的坐垫的剖面图,
图3是多用车座的药物理疗织物层的剖面图,
图4是多用车座的可折叠的挡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多用车座的弹扣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多用车座的靠垫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多用车座的摩擦按摩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多用车座的可折叠的杂物箱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为坐垫,2为车座支架,
3为防水层,4为靠垫,
5为气囊式气垫,6为摩擦按摩头,
7为充气口,13为药物理疗织物层,
8为塞子,9为夹层,
10为防水罩,11为荧光提醒条,
12为可折叠的杂物箱,14为基座,
15为海绵包裹层,16为中草药,
17为纤维,18为可折叠的挡板,
19为弹扣机构,20为管架,
21为按压扣,22为连接弹簧,
23为密封式立柱气囊,24为头体,
25为粒面橡胶,26为软性支架,
27为防水罩体。
(五)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和图6所示的一种多用车座,是由坐垫1、车座支架2构成;在车座支架2上包裹有坐垫1,其特征在于:坐垫1侧后方设有一个靠垫4,在车座支架2的两侧设有可折叠的挡板18;靠垫4是为两层防水层3密封连接而成的气囊式气垫5,在靠垫4上设有摩擦按摩头6、充气口7和塞子8;坐垫1的边缘处设有一个夹层9,在夹层9内设有一个防水罩10,坐垫1的表面设有荧光提醒条11,坐垫1内设有药物理疗织物层13;在车座支架2的一侧设有一个可折叠的杂物箱12。
如图2所示的一种多用车座,其特征在于:坐垫1是由底部基座14、海绵包裹层15和药物理疗织物层13依次连接构成。
如图3所示的一种多用车座,其特征在于:药物理疗织物层13是由多种中草药16研磨至纳米分子颗粒状与纤维17混合编织后形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工业大学,未经天津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4462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环保食品袋
- 下一篇:机动车的多功能制动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