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毫米波单脉冲折叠和差合成器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40403.6 | 申请日: | 2008-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27865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0-14 |
发明(设计)人: | 李灿;崔玉波;陈亚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雷电微力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P5/12 | 分类号: | H01P5/12 |
代理公司: | 成都惠迪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梁 田 |
地址: | 610041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毫米波 脉冲 折叠 合成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脉冲折叠和差合成器,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毫米波单脉冲折叠和差合成器。
背景技术
在电磁场理论里,馈电原理已经比较成熟,然而,随着工作频率的升高,和差合成器中腔体尺寸就越小,尺寸精度及表面光洁度对波导的传输特性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工作频率达到极高频的毫米波频段,波导腔体实现就面临着极高的设计加工成本和失败的风险。另外,高频段工作的功分合成器往往要求有很小的体积,在结构设计方面没有创新突破也是阻碍该技术应用的重要原因。因此,在实际的应用中,极高频的毫米波频段馈电应用受到了限制,即使相关资料也很少见,应用在AESA相控阵方面的更是未有先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毫米波单脉冲折叠和差合成器,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和不足,在AESA相控阵中实现毫米波信号的空间合成与分解。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毫米波单脉冲折叠和差合成网络,由和差网络十二口板、和差网络中间板、和差网络三口板组成,所述和差网络十二口板、和差网络中间板、和差网络三口板形状大小完全相同,和差网络十二口板、和差网络中间板、和差网络三口板按顺序重叠,并通过螺钉紧密压接。
所述和差网络十二口板上设有十二个用于波导传输的条形通孔。
所述十二个条形通孔在和差网络十二口板上成“十”字形排列,其中,在和差网络十二口板的四条边边缘各设置两个条形通孔,在和差网络十二口板中间设置四个条形通孔。
所述和差网络中间板的正面上设有四个一分四功分网络、两个第一“L”形凹槽和一个第一连接槽,所述一分四功分网络又由一个第二“L”形凹槽、一个“[”形凹槽、一个第二连接槽和一个条形凹槽组成,其中,第二“L”形凹槽和“[”形凹槽通过第二连接槽连通,条形凹槽设置于第二“L”形凹槽和“[”形凹槽之间,且条形凹槽的一端与第二连接槽垂直连接;四个一分四功分网络成正方形分布,且四个一分四功分网络分为两组,两个一分四功分网络为一组,其中,同组中两个一分四功分网络的条形凹槽相互连接,第一连接槽的两端分别连接每组一分四功分网络中两条形凹槽的连接点,且在第一连接槽的两端各设有一个条形通孔,两个第一“L”形凹槽分别设置于第一连接槽的两侧,两个第一“L”形凹槽的长端位于同一直线上,两个“L”形凹槽的短端分别设置于其长端所在直线的两侧,且两个“L”形凹槽长端所在直线与第一连接槽垂直,其中一个第一“L”形凹槽与第一连接槽的中点连接于一体;在与第一连接槽相连的第一“L”形凹槽的短端上还设有一个条形通孔,在未与第一连接槽相连的第一“L”形凹槽的长端和短端的端头也各设有一条形通孔。
所述和差网络三口板的内表面上也设有一个第一连接槽和两个第一“L”形凹槽,两个第一“L”形凹槽分别设置于第一连接槽两侧,且两个第一“L”形凹槽的长端位于同一条直线上,而两个“L”形凹槽的两个短端分别位于其两个长端所在直线的两侧,其中一个第一“L”形凹槽与第一连接槽的中点垂直相连。
所述和差网络三口板的外表面上设有三个矩形凸块,且在每个矩形凸块的中央分别设有一个条形通孔。
所述和差网络三口板外表面上两个相距较远的条形通孔分别与和差网络三口板内表面上两个第一“L”形凹槽的两个短端端头连通,而和差网络三口板外表面上另一条形通孔则与和差网络中间板正面上与第一连接槽相连的第一“L”形凹槽上的条形通孔对齐。
所述和差网络三口板的外表面周边沿还设有一个凸出的边圈。
所述和差网络十二口板、和差网络中间板、和差网络三口板均进行了表面镀银处理,镀银层厚度不小于0.002mm。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原理:采用压缩波导、折叠魔T、和差网络、阻抗匹配等技术,设计完成了毫米波单脉冲折叠和差合成器,该和差合成器采用三层板无间隙紧密贴合,三层板紧密贴合后形成上下两层腔体网络,并在腔体内部实现了十二分四、四分三、三级三层功分折叠魔T结构,巧妙地将功能与结构整合,在AESA相控阵中实现雷达信号分配与合成的同时,将整个和差合成器的体积减至最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雷电微力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雷电微力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4040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铺管船用管线张紧装置
- 下一篇:北斗一号指挥型用户机指挥功能的测试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