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液压马达离合器有效
申请号: | 200820114167.0 | 申请日: | 2008-05-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98804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2-25 |
发明(设计)人: | 宋秀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宋秀峰 |
主分类号: | F02N7/00 | 分类号: | F02N7/00;F02N15/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61000河北省沧州***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压 马达 离合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起动马达的离合器,尤指一种液压马达离合器。
背景技术
中国专利号95223902.7公开的一种“车载发动机液压起动装置”中所采用的液压马达离合器如图1所示,该液压马达离合器包括一个与液马达外壳相固连的壳体40’,壳体40’内有用轴承46’支撑的可转动的轴41’,轴41’一端与液马达轴相连,另一端具有一限位块47’,轴41’外径上较松配合的可旋转的套有一轴套44’,轴套44’一端外径上有螺纹,另一端固连起动小齿轮15’,轴套44’外与螺纹相结合处有一套筒43’,套筒43’外有扭力弹簧42’,扭力弹簧42’的一端与轴41’固连,另一端与套筒43’相固连。该液压马达离合器的缺点是:不易从液压马达上拆解下来,且轴为整体式,不但使用不灵活而且坏了不方便维修,再则轴与轴套的运动容易产生摩擦,容易使该液压马达离合器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压马达离合器,其拆解容易、维修方便且不易损坏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为:一种液压马达离合器,其包括与液压马达外壳相连接的壳体、设置于壳体内的中心轴及支撑中心轴左端的轴承,所述中心轴左端面连接液压马达,中心轴右端设有限位块,中心轴外径上较松的配合一可旋转的轴套,轴套外径左端设有螺纹,轴套右端连接一可与发动机大齿轮相啮合的小齿轮,轴套外设有与其螺纹相螺接的套筒,套筒外设有一过赢扭力弹簧,扭力弹簧左端与中心轴固连,右端与套筒过盈相连,其中所述壳体由凹凸对接的壳体一及壳体二组成,所述中心轴由轴体一及轴体二对接而成,所述轴体二右端且位于限位块右侧设有一支撑轴体二的四氟套,所述套筒内表面沿其径向设有一限制轴套移动极限的回位定位块,所述套筒与轴体二之间设有铜瓦,所述铜瓦与套筒之间通过销连接在一起,所述轴套上的小齿轮左侧设有一滚针轴承。
本实用新型液压马达离合器,其中所述回位定位块为焊接于套筒内的螺钉。
本实用新型液压马达离合器,其中所述轴套的前后端与轴体二之间均设有铜套。
本实用新型液压马达离合器,其中所述轴体一与轴体二之间为单双平键连接或矩形花键连接或渐开线形式连接。
本实用新型液压马达离合器,其中所述轴套与套筒上的螺纹为梯形三头螺纹。
本实用新型液压马达离合器,其中所述扭力弹簧左端与轴体一上的法兰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液压马达离合器,其中所述小齿轮装接于轴套右端或与轴套一体加工而成。
本实用新型液压马达离合器,其中所述壳体一与壳体二之间通过螺栓固定在一起。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实用新型液压马达离合器具有以下优点:
1、采用两个对接在一起的壳体,其易拆卸、修理方便;
2、中心轴采用对接方式,连接方式多变,可适用各种轴;
3、在套筒上设置回位定位块,可使得轴套达到准确定位,保证中心轴与轴套之间应有的间隙,保证轴不被损坏。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的液压马达离合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液压马达离合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2所示的本实用新型液压马达离合器,其包括与液压马达外壳相连接的壳体1、及设置于壳体1内的中心轴2,壳体1由壳体一11与壳体二12凹凸对接并通过螺栓固在一起,中心轴2左端设有轴承3,中心轴2由轴体一21及轴体二22对接并通过单双平键固定在一起,轴体一21左端面连接液压马达,轴体二22右端设有限位块4,其通过销钉与轴体二22固定在一起,轴体二22外径上较松的配合有可旋转的轴套5,轴套5外径左端设有螺纹51,轴套5右端装接有一可与发动机大齿轮6相啮合的小齿轮7,轴套5前后端与轴体二22之间均设有铜套40,轴套5外设有与其螺纹51相螺接的套筒8,套筒8设有内螺纹81,螺纹51及螺纹81均为三头梯形螺纹,套筒8外设有一过赢扭力弹簧9,扭力弹簧9左端与轴体一21上的法兰211固定连接,右端与套筒8相连,轴体二22右端且位于限位块4右侧设有一支撑轴体二22的四氟套10,套筒8内表面沿其径向设有一限制轴套移动极限的回位定位块82,该回位定位块82为焊接于套筒8内的螺钉。套筒8与轴体二22之间设有铜瓦20,铜瓦20与套筒8之间通过销连接在一起,轴套5上的小齿轮7左侧设有一滚针轴承3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宋秀峰,未经宋秀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1416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发动机喷油器紧固机构
- 下一篇:新型供热管道用一次性直埋膨胀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