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车用CANBUS通讯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0820111386.3 | 申请日: | 2008-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52564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6-03 |
发明(设计)人: | 姜竹胜;王飞;李武斌;王平;周定华;刘慧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40 | 分类号: | H04L12/40 |
代理公司: | 合肥诚兴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汤茂盛 |
地址: | 241009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canbus 通讯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电子自动化车载网络通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用CANBUS通讯系统。
背景技术
CAN(Controller Area Network)数据总线就是一种极适于汽车环境的汽车局域网。由德国BOSCH公司于九十年代初专门为汽车电子控制研发的控制器局域网CAN协议为当前被各国汽车制造商普遍认同的世界范围内的主流协议并被定位为国际标准。我国在汽车电子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对应用于汽车领域CAN协议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在汽车上的广泛应用使得汽车电子化程度越来越高,特别是微控制器进入汽车领域后,给汽车带来了划时代的变化,汽车的动力性、操纵稳定性、安全性、燃油经济性、对环境的友好性都得到了大幅提升。汽车电子设备的应用,电子设备的增多,必然导致车身布线愈长愈复杂,运行可靠性降低,故障维修难度增大,特别是电子控制单元的大量引入,为了提高信号的利用率,要求大批数据信息能在不同的电子单元中共享,汽车综合控制系统中大量的控制信号也需要实时交换,传统线束已远远不能满足这种要求。
整车中各个系统对信息通讯的速率要求是不一样的,动力底盘系统的速率要求比较高,而仪表音响的显示方面的速率要求比较低,并且为了保证安全系统的可靠性,建议安全气囊尽量放在高速网络上。传统的网络拓朴结构实现的网络通信浪费资源,且容易导致网络冲突和系统的不稳定,并且单一的通讯方式也不方便于系统和整车功能的扩展。在传统的车载网络中,通讯方式比较单一,实现信息共享的网络通道也有限。
汽车总线中通讯节点和数据流量持续增加,节点日益复杂,使得汽车总线在重量、布置、成本、通信效率等方面面临困境,走出这一困境的出路在于实行汽车总线的网络化和分级制,即对整车网络通信分不同的系统要求应用不同的总线类型,且分开多条网络通道,通过网关实现资源的优化和共享,是现有技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车用CANBUS通讯系统,以达到实现网络资源的优化和共享,避免了传统的单网络和单通道网络的可共享的信息量少,可扩展性低的缺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车用CANBUS通讯系统,包括安全气囊、变速箱、发动机、制动系统、转向系统、转向角模块、仪表、空调、音响、胎压、右后门、左前门、车身控制器、后备箱控制器、防盗喇叭、雨量传感器、前排座椅、后排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变速箱、发动机、制动系统、转向系统、转向角模块通过高速CAN线与车身控制器相连接;仪表、空调、音响、胎压、右后门、左前门通过低速CAN线与车身控制器相连接,防盗喇叭、雨量传感器通过LIN1线与车身控制器相连接,前排座椅、后排座椅通过LIN2线与后备箱控制器,从而实现网络资源的优化和共享。
一种车用CANBUS通讯系统,所述高速CAN线、低速CAN线、LIN1线的网卡集成在车身控制器,从而实现各线之间的数据交换。
一种车用CANBUS通讯系统,所述LIN2线的网卡集成在后备箱控制器,从而实现LIN2线与低速CAN线的数据交换。
一种车用CANBUS通讯系统,所述的安全气囊通过高速CAN线与车身控制器连接,提高安全气囊的信息传递的优先级,使行车更加安全。
一种车用CANBUS通讯系统,所述的后备箱控制器通过低速CAN线与车身控制器连接。
一种车用CANBUS通讯系统,由于采用上述结构,该连接设备由于采用了CAN和LIN这两种目前最完善的网络总线系统,更有效和充分的利用资源,节省了成本的优点。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车用CANBUS通讯系统网络拓扑结构图;
在图1中,1、变速箱;2、发动机;3、制动系统;4、转向系统;5、转向角模块;6、车身控制器;7、网关;8、防盗喇叭;9、雨量传感器;10、仪表;11、空调;12、音响;13、胎压;14、右后门;15、左前门;16、后备箱控制器;17、前排座椅;18、后排座椅;19、安全气囊;20、高速CAN线;21、低速CAN线;22、LIN1线;23、LIN2线。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1138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更换电视机面壳结构
- 下一篇:非对称万兆EPON光网络单元用光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