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吸塑热合封装的LED模块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99347.6 | 申请日: | 2008-07-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28928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29 |
发明(设计)人: | 邹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邹鹏 |
主分类号: | F21V15/02 | 分类号: | F21V15/02;F21V19/00;H01L33/00;F21Y10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恒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赵荣之 |
地址: | 400080重庆市大***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吸塑热合 封装 led 模块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LED封装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吸塑热合封装的LED模块。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新材料、新工艺的不断发现和使用,LED的发光强度有了很大的提高,从几个毫烛光提高到了几千个毫烛光,发光效率也超过了白炽灯。随着LED亮度的不断提高,特别是超高亮LED的出现,使LED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从传统的仅作室内仪表信号逐步发展到应用于交通信号灯、汽车信号灯、背光源、室内外大屏幕显示等领域,并逐渐向照明领域深入。
目前,LED一般都是其芯片进行了成像内封装后出品的,即LED由其芯片和内封装头组成,其内封装有深、中、浅之分,内深封装时LED射出的光为发散光,内中封装时射出的光为近似平行光,内浅封装时LED的前方可以得到一个实像。
当LED在户外应用时,为了防水和防止短路,并且保障其电气性能,需要对其进行进行外封装。但是目前的外封装一般是使用外敷环氧树脂的方法,这种方法的好处在于封装效果好,能够起到防水防燃的效果,但是其封装过程较为繁琐,封装后难以将LED元件取出,并且成本也较高。
因此,需要一种吸塑热合封装的LED模块,能够克服目前外封装方式的不足,易于安装,操作方便,防燃防水效果好,并且成本较低,适合大范围的推广和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吸塑热合封装的LED模块,能够克服目前外封装方式的不足,易于安装,操作方便,防燃防水效果好,并且成本较低,适合大范围的推广和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吸塑热合封装的LED模块,包括LED发光体,还包括热合模I和热合模II,所述热合模I设置有与LED发光体仿形的空腔,所述LED发光体封装在空腔内,封装方式采用热合模I与热合模II吸塑热合;
进一步,所述LED发光体为LED灯珠或LED灯组;
进一步,所述热合模II上还设置有连接线仿形空腔;
进一步,在所述的热合模II上还设置有抗静电层,所述抗静电层在封装时位于LED发光体与热合模I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热合模I和热合模II的设置,LED发光体能够方便的置于模块内部,通过热合机进行热合封装,省时省力,并且由于使用热合模块,防燃防水的效果出色,同时,在需要取出LED发光体的时候,只需要使用工具将热合模块打开即可,相比原来的封装方式而言,取出过程不但省时省力,而且不会对LED发光体造成损害,取出的LED能够再利用;内置有抗静电层,能够防止LED在热合或者使用时因产生静电引起LED损毁的意外发生,增加了本模块的安全性;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目前外封装方式的不足,而且成本较低,适合大范围的推广和使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封装定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图2本实用新型封装定型示意图。如图所示:
LED发光体1为LED灯组,热合模I2设置有与LED发光体1仿形的空腔4和连接线仿形空腔5,将LED灯组放入热合模I2和热合模II3之间,使LED灯组嵌入空腔4,连接线嵌入连接线仿形空腔5,使用热合机进行热合操作,使热合模I2和热合模II3热合密封,LED灯组和热合模I2和热合模II3热合成为一体。
在所述的热合模II3上还设置有抗静电层6,所述抗静电层6在封装时位于LED发光体1与热合模I2之间。
热合模I1和热合模II2均使用PVC板制成,抗静电层6采用抗静电材料制成。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邹鹏,未经邹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9934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