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发动机手拉启动器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98379.4 | 申请日: | 2008-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02567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3-04 |
发明(设计)人: | 王虎山;唐真兴;何飞;隆郁 | 申请(专利权)人: | 隆鑫工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N3/02 | 分类号: | F02N3/02 |
代理公司: | 重庆中之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景根 |
地址: | 400060重庆市经***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动机 启动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配件,尤其涉及发动机手拉式启动器。
背景技术
手拉启动器是安装在发动机曲轴一端用以起动发动机的辅助装置。专利号为200520010497.1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中公开了一种目前市场上最为常用的发动机手拉启动器结构,主要由外壳、中心柱、拉绳、拉绳盘、复位盘簧、拉绳手柄、棘爪及导向盘等构成,中心柱垂直固定在外壳内,拉绳盘安装在中心柱上可绕中心柱转动,拉绳缠绕在拉绳盘上,拉绳的一端固定在拉绳盘上,另一端与拉绳手柄连接,复位盘簧两端分别固定在中心柱和拉绳盘上,棘爪通过销柱铰接在拉绳盘上,导向盘用螺钉安装在中心柱上,且中心柱与导向盘之间设置有压缩弹簧,导向盘与拉绳盘可产生相对转动。起动发动机时,拉动拉绳手柄使拉绳盘转动,铰接在拉绳盘上的棘爪跟随拉绳盘转动,当棘爪碰到导向盘上的凸台时,受凸台抵挡,棘爪便绕销柱相对于拉绳盘转动,从而使棘爪一端从导向盘侧壁开设的缺口中伸出,拨动与曲轴连接的启动杯转动,继而将发动机起动。
在这种结构的启动器中,为了实现径向伸出导向盘侧壁缺口的棘爪与曲轴之间扭力的传递,在曲轴端设置有启动杯。由于启动杯的存在,使整个发动机曲轴的轴向尺寸偏大,结构不紧凑。棘爪是单独制造后装配在拉绳盘上的小构件,强度有限,与启动杯结合时受到较大的冲击扭力容易被折断,棘爪依靠导向盘上的凸台进行导向和限位,可靠性差,棘爪容易因打滑而出现伸不出的现象,导致发动机不能正常起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便于更紧凑地装配在发动机曲轴端,以利于缩短发动机曲轴的轴向尺寸,并且起动操作更可靠的发动机手拉启动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发动机手拉启动器,含有拉绳盘、盘座、拉绳、手柄及棘爪,拉绳盘活套在盘座的中心柱上,拉绳盘与中心柱之间设有复位弹簧,拉绳的一端与手柄相连,另一端连接并缠绕在拉绳盘上,拉绳盘的轴颈上活套有滑动盘,棘爪由滑动盘端面上轴向延伸出的立柱形成,拉绳盘与滑动盘之间有相互配合的斜面结构,拉绳盘转动时通过该斜面结构使滑动盘发生轴向移动。
本实用新型中的棘爪轴向设置在滑动盘上,拉绳盘转动时,在滑动盘与拉绳盘之间斜面结构的作用下,滑动盘相对拉绳盘转动的同时产生轴向位移,从而带动棘爪轴向移动,使拉绳盘上扭力得以传递到曲轴上实现发动机的起动。相对于传统结构的手拉启动器,棘爪伸缩移动方向由径向变为轴向,可省去用来改变扭力传递方向的启动杯。甚至可直接利用变频发电机转子铁芯上现成的扇形孔,将本实用新型设置在发电机侧,使滑动盘上的棘爪正对转子铁芯上的扇形孔,棘爪轴向移动而伸入扇形孔后就可将拉绳盘上扭力传递到转子上,再通过转子轴将扭力传递到飞轮和曲轴上,结构显得紧凑得多。棘爪的大小与转子铁芯上的轴向扇形孔相配,可以做得较大,棘爪的强度更好;棘爪直接成一体的设置在滑动盘上,装配更方便,工作更可靠。
本实用新型取得的技术效果是:使发动机曲轴启动端的装配结构更紧凑,缩短了曲轴的轴向尺寸,启动操作更可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向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主要部件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拉绳盘1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滑动盘8的立体结构示意图(正面)。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滑动盘8的立体结构示意图(背面)。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与变频发电机一起装配在发动机曲轴端的使用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所示,一种发动机手拉启动器,由拉绳盘1、盘座2、复位弹簧7、拉绳3、手柄4、滑动盘8、限位盘15及卡圈16组成,拉绳盘1活套在盘座2的中心柱6上,中心柱6与盘座2是一体成形的整体结构,复位弹簧7设置在拉绳盘1与中心柱6之间,复位弹簧7为蜗卷盘簧。拉绳3的一端与手柄4相连,另一端连接并缠绕在拉绳盘1上。拉绳盘1的轴颈上活套有滑动盘8,从滑动盘8端面上轴向延伸出的两立柱形成为棘爪5,两块棘爪5关于滑动盘8端面的中心对称。拉绳盘1与滑动盘8之间有相互配合的斜面结构,当拉绳盘1在拉绳3的带动下转动时,滑动盘8相对拉绳盘1转动的同时依靠斜面结构而发生轴向移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隆鑫工业有限公司,未经隆鑫工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9837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纸张拾取机构及使用其的进纸装置
- 下一篇:多色连续染纱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