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发动机油底壳降噪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0820098175.0 | 申请日: | 2008-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90589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2-04 |
发明(设计)人: | 张磊;王晓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M11/00 | 分类号: | F01M11/00 |
代理公司: | 重庆华科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康海燕 |
地址: | 400023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动 机油 底壳降噪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发动机技术,具体涉及发动机的油底壳降噪技术。
背景技术
发动机的噪音来源很多,其中油底壳的辐射噪声是一种重要部分,其总体上影响发动机的整体辐射噪声水平。现有的发动机油底壳通常是由单层较薄的钢板直接冲压而成,从结构上来讲,其刚度较低,同时钢板本身阻尼很小,因此对油底壳本身NVH性能不利。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发动机油底壳降噪结构,通过在发动机油底壳适当位置增加阻尼减振片,达到吸振以及改变固有频率的效果,得以降低油底壳的辐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发动机油底壳降噪结构,包括有油底壳,在油底壳的振动较大位置的外表面连接阻尼减振片。
所述阻尼减振片是根据油底壳贴合表面形状一次性冲压而成的、由多层薄壁钢板和阻尼材料相互交替组成的“三明治”结构。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发动机油底壳适当位置增加阻尼减振片,达到吸振以及改变固有频率的效果,降低油底壳的辐射,直接地提高了发动机在工作状态下的NVH性能。
通过对优化后的发动机油底壳重新进行试验验证,发现油底壳的NVH性能有了明显的提高。
附图说明
图1为发动机油底壳降噪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安装阻尼减振片部分的A-A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1)通过试验,确定发动机油底壳1的振动较大位置(定义油底壳表面速度级大于100dB为振动较大位置)。
(2)如图1所示,在发动机油底壳1的振动较大位置增加阻尼减振片2,阻尼减振片2与油底壳1之间相互用小螺钉3固定连接。参见图2该阻尼减振片2是由多层薄壁钢板22和阻尼材料21相互交替组成的“三明治”结构,并根据油底壳1的贴合表面形状一次性冲压而成。对于多数发动机而言,振动较大位置处于油底壳1的进气侧,因此如图1所示在油底壳进气侧进行了增加阻尼减振片的处理。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通过对中间层阻尼材料的厚度和质量、以及金属层厚度进行不断调整,并结合试验验证的方法,最后达到降低油底壳振动和辐射噪声的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9817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无卡阻离合式电机驱动控制的智能门锁
- 下一篇:心电图检查专用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