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提高面板亮度的导光板机构在审
申请号: | 200820094598.5 | 申请日: | 2008-06-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97579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8-26 |
发明(设计)人: | 郑湛金;曹俊威;邓世飞;彭少康;李功权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百得力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V13/00 | 分类号: | F21V13/00;F21V8/00;G02F1/1335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00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提高 面板 亮度 导光板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背光光源,特别是涉及背光光源的导光板。
背景技术
目前19寸宽屏液晶的背光源的导光板是采用单面导光网点设计,配合扩散反射将光线均匀导光,使整个面板均匀发光。
单面做导光网点设计相对比较容易和简单,技术处理和光线设计也相对好调整,门槛不太高,所以普遍19寸液晶的导光板都是做单面导光网点设计的。为了考虑光线整体分布均匀性,网点的分布不可能做到太密,如果做得太密,会因光线的反射折射的过分集中造成光线整体传播不平均,使得最终的面板亮度和亮度均匀性受到限制。为了提高亮度满足高端要求,通常的做法是使用其他材料如增光片来配合来提高面板亮度,但是这样会增加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提高面板亮度的导光板机构,用来调整光线的均匀性和提高面板的亮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提高面板亮度的导光板机构,包括导光板、分别设置在导光板正反两个面的反射片和扩散片,在所述导光板的正反两个面上均有用于调整光线均匀性的导光网点。
优选地:所述导光网点可以是圆形、椭圆形、方形、条形、乱点数、V形中任一形状的规则或不规则的导光网点。
优选地:所述扩散片的出光面上还设置有增光片。
优选地:所述导光板是压克力材料的导光板。
优选地:所述导光板是透明玻璃材料的导光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由于导光板的上下两个面都形成有导光网点,其网点的密度相比单面设计分布的网点的密度大一倍,这样光线在导光板里面可以更多的发生漫反射和折射,经双面网点的导光板调整后的光线更均匀,从扩散片中射出的光线的亮度更高。应用在LCD上可以明显提高LCD面板的亮度,可以应用于液晶显示器、小型电视上以及在背光与TFT玻璃组装成模块上的应用。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涉及的一种导光板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导光板结构示意图。
图3是光线在导光板中的传播示意图。
图4是背光成品的分解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提高面板亮度的导光板机构。
现有导光板结构如图1所示,在导光板1的反面上有用蚀刻的方法做成细小密集的导光网点10。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看图2、图3和图4所示。在导光板的反面下方设有反射片,在导光板的正面上方设有散光片。在导光板的上、下两个面上,用模具射出成型或用蚀刻等其他方法做成细小密集的导光网点。
参看图2,本实用新型是在导光板1的正反两个面上均有用于调整光线均匀性的导光网点,即正面导光网点12和反面导光网点11。导光网点可以是圆形、椭圆形、方形、多边形、条形、乱点数、V形中任一形状的规则或不规则的导光网点。
含有本实用新型导光机构的背光成品结构参看图4。导光板1的上方,由下至上依次为第一扩散片20、第二扩散片21、增光片6、胶框13和上铁框14。在导光板1的下方,由上至下依次为反射片3和下铁框15。在导光板1的侧边设有带灯罩8和灯罩反射片9的灯管7。
本实用新型利用的光的反射和折射原理,参看图3,在正面导光网点12上方设有扩散片2,在反面导光网点11上方设有反射片3。由设于导光板1侧边的光源4发出的光线5,当光源4从导光板1的一端入射,光线5碰到大小不等的导光网点会发生全方向的反射和折射,折射光线碰到底下的反射片3时又被反射回导光板1中,且网点越大,光线发生的反射折射的能力更强,光线继续往另一头网点大而密集方向传播,这样光线在导光板的上、下两个面不断发生折射和反射,光线可以重复利用,光线的利用率大大提高,最终破坏全反射条件,透过导光板1上方的扩散片2射出,光线从导光板1的正面射出经由扩散片2已经变得非常均匀,可以实现更高的亮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百得力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百得力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9459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