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用催化启动预热器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90832.7 | 申请日: | 2008-09-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46258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27 |
发明(设计)人: | 高德玉;倪靖滨;李红;李笑枫;侯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黑龙江省科学院技术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02N17/06 | 分类号: | F02N17/06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徐爱萍 |
地址: | 150086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催化 启动 预热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用启动预热器。
背景技术
冬季气候寒冷、环境温度低,汽车在低温条件下使用的主要问题是发动机启动困难,各总成和部件磨损严重,腐蚀性大,无效燃油消耗增多等。这是由于在低温条件下,燃油的挥发性和雾化性变差,而且其粘度也有所增加,导致汽油在化油器轴道中流动性不好,流速降低,单位时间内流经量孔的油量减少,加之低温时汽油表面张力大,燃烧室内温度低,影响混合气的温度,对燃油的汽化与着火不利,造成汽油的汽化量减少,部分汽油以液态进人气缸,导致混合气过稀,所以不易启动、有时即使启动着火,由于雾化不好,燃烧速度慢,着火也不稳定,甚至发生混合气来不及燃烧而从排气管排出。此外,低温时汽车的各部件磨损速度加快,尤其是发动机最为明显。研究试验证明,当低于正常温度冷启动时,气缸工作条件恶劣,润滑油与缸壁结合能力差,加之部分燃油以液态进人气缸,冲刷了缸壁的油膜,而且还有气缸内残留的废气在缸壁形成酸性物质,造成缸壁腐蚀,且温度越低,腐蚀越严重。所以,低温时润滑条件差,导致了曲轴、轴瓦、气缸、活塞、活塞环以及配气机构各部的磨损,甚至有时发生烧曲轴瓦、气缸擦伤等现象。温度低,底盘传动效率下降,使发动机负荷增大,造成燃油消耗增加。由于冬季润滑油粘度大,冷启动时油压很高,容易胀坏各机油管路,特别是气泵的进油管,油压高时很容易胀开而使机油流出,严重时会发生缺油烧瓦的事故。根据有关资料介绍,此时汽车启动后的三分钟内,发动机磨损约占总磨损量的50%左右。
解决上述问题使用比较普遍的方法是采用保温套对汽车发动机和水箱进行保温,此方法可使车辆发动机各主要部位的冷却速度减慢。但对于高寒地区则不易于使用,而且装配复杂、使用繁琐等问题,给车主带了诸多不便。还可以采用启动前对发动机预热,这种汽车预热器是以电器元件加热冷却液在车内形成循环加热的原理来工作的,但是,此类预热器都需要电力条件的供给,在一些不具备电力的条件或地理的位置不方便的环境中,很难发挥作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汽车保温设备存在装配复杂、使用繁琐问题,以及汽车电加热预热器在不具备供电的条件下或不方便供电的环境中无法使用的缺点,而提出了一种汽车用催化启动预热器。
本实用新型包括控制器1、第一温度传感器t1、第二温度传感器t2、第三温度传感器t3、水泵3、催化气体加热器2、电磁阀4和气源组件5;汽车水箱6的出水口连接水泵3的进水口,水泵3的出水口连接催化气体加热器2的加热室进水口,催化气体加热器2的加热室出水口连接汽车水箱6的进水口,汽车水箱6、水泵3和催化气体加热器2的加热室形成循环水路;控制器1的三个温度信号采集端分别连接第一温度传感器t1的温度信号输出端、第二温度传感器t2的温度信号输出端和第三温度传感器t3的温度信号输出端,第一温度传感器t1、第二温度传感器t2和第三温度传感器t3分别采集水箱温度、催化气体加热器2的温度和外部环境温度;控制器1的加热控制端连接催化气体加热器2的点火器受控端,控制器1的水源控制端连接水泵3电源受控端,控制器1的气源控制端连接电磁阀4受控端;气源组件5的出气口通过电磁阀4连接到催化气体加热器2的燃烧器进气口。
在近年自用车数量的增长远超出基础设施发展,冬季给低温环境中的汽车加热成为必要的手段。本实用新型主要用于北方寒冷地区不具备电力条件的环境中,它具有无需外接电源、安装后无需拆卸、稳定性高、可长期使用的优点,对发动机达到节约保养费用、延长使用寿命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在实验室模拟实验曲线图,燃烧室温度H的标号为—◆—,水箱温度L的标号为—■—;图4是本实用新型在室外实验曲线图,燃烧室温度H的标号为—◆—,水箱温度L的标号为—■—。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黑龙江省科学院技术物理研究所,未经黑龙江省科学院技术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9083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